• Sonuç bulunamadı

※藏府經絡先後病脈證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藏府經絡先後病脈證"

Copied!
2
0
0

Yükleniyor.... (view fulltext now)

Tam metin

(1)

※藏府經絡先後病脈證

第一009

師曰:病人脈,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後,

其病在裏。腰痛背強不能行,必短氣而極也。

〔註〕:

脈浮,虛風之候也。關前之寸脈浮者,病在表也。

關後之尺脈浮者,病在裏也。虛風在表,故主腰痛背強不能行也。虛風 在裏,故主短氣而極也。

※藏府經絡先後病脈證

第一010

問曰:寸脈沈大而滑,沈則為實,滑則為氣,實 氣相摶,血氣入藏即死,入府即愈,此為卒厥。何謂 也?師曰:脣口青,身冷,為入藏,即死;如身和,

汗自出,為入腑,即愈。

〔按〕:

「寸脈沈大而滑,沈則為實,滑則為氣,實氣相摶」之十八字,文理 不順,衍文也。血氣入藏之「血」字,當是「厥」字,始與卒厥相合,必 傳寫之訛也。

〔註〕:

此詳申陽厥、陰厥生死之義也。厥氣者,逆氣也,即逆陽逆陰之氣也。

氣逆則亂於胸中,故忽然眩仆,名曰卒厥。若脣口青,身冷,是陰進陽 退,則為入藏,即死也。若身溫、汗自出,是陰消陽長,則為入府,即 愈也。

〔集註〕:

(2)

沈明宗曰:邪氣入藏,神明昏憒,卒倒無知,謂之卒厥。若脣口青,

身冷,神機不能出入,藏氣垂絕,所以主死。經曰:血氣並走於上,則 為大厥、暴厥是也。若身和汗出,乃邪氣入府,不得出入,一時卒倒,

非藏絕之比,頃時陽機外達,邪氣隨之外洩,故知入府即愈。

※藏府經絡先後病脈證

第一011

問曰:脈脫入藏即死,入府即愈,何謂也?師曰:

非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瘡,從口起流向四肢 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

可治;入裏者,即死。

〔註〕:

此詳申入藏即死,入府即愈之義也。

卒厥之病,多脈脫而不見,脈脫不見而死者,是正氣不反也;脈脫 不見而生者,是邪氣閉而復通也。非為厥氣一病,百病入藏、入府皆然 也。譬如浸淫、癘風等瘡,從口起流向四肢,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

不可治也。蓋以病向外者,可治;病人裏者,難醫,亦此義也。

〔集註〕:

趙良曰:脫者去也,經脈乃藏府之隧道,為邪氣所逼,故絕氣脫去 其脈而入於內。五藏陰也,六府陽也,陰主死而陽主生,所以入藏即死 入府即愈,而可治。非惟藏府之陰陽然也,凡內外陰陽之邪毒出入表裏 者,皆然也。

徐彬曰:凡病邪能出陽為淺,故生;閉陰不出為深,故死。非止一 病,百病皆然。復以浸淫瘡喻之,若從口起而流向四肢者,是邪從內發 於外,洩而不進,故可治;若從四肢起,流入口者,是邪由外入於內,

進而不洩,此藏氣傷敗,故不可治。

Referanslar

Benzer Belgeler

方有執曰:五、六日大約言也。往來寒熱者,邪入軀殼之裏,藏府之

不曰少陽傷寒,而曰傷寒,略言之也。謂此少陽病,是從傷寒之邪 傳來也。脈弦細,少陽之脈也。上條不言脈,此言脈者,補言之也。頭痛 、

師曰:假令其人亡汗表虛,若吐胸虛,下利裏虛,寒邪乘虛為病,或

趺陽脈浮而濇,少陰脈如經者,其病在脾,法當下

少陰脈不至,是腎氣衰微,精血少也。腎者,陰中藏陽者也。腎陰虛

此以脈之陰陽,辦病之陰陽生死法也。浮、大、數、動、滑五者,比之

趺陽,胃經脈也。趺陽脈浮而濇,陽浮則胃氣強,陰濇則小便數,陰

李彣曰:此脾、肺、腎三經俱病也。肺主氣,氣為陽,沈、小、遲皆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