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nuç bulunamadı

讝 〔註〕: 二陽併病,太陽、陽明同病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讝 〔註〕: 二陽併病,太陽、陽明同病也"

Copied!
3
0
0

Yükleniyor.... (view fulltext now)

Tam metin

(1)

※辨合病併病脈證并治-條文 8

二陽併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

大便難而 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讝

〔註〕:

二陽併病,太陽、陽明同病也。太陽證罷,盡歸併於陽明,所以但發 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 語也,是皆陽明胃實之證,故下之 則愈,宜大承氣湯。

〔集註〕:

喻昌曰:併病二條,皆是太陽、陽明。上條初入陽明,太陽之邪未徹,

故仍宜汗之。此條已入陽明,太陽證罷,而盡歸併陽明,故宜下之。

程知曰:併病者,一經證多,一經證少,有歸併之勢也。太陽證罷,

而歸併陽明,但手足漐漐汗出,是大便已硬也,與大承氣湯以下胃熱 可也。

※辨合病併病脈證并治-條文 9

太陽與少陽併病,頭項強痛,或眩冒,時如結胸,

心下痞硬者,當刺大椎第一間、肺俞、肝俞。慎不可發 汗,發汗則 語,脈弦,五、六日 語不止,當刺期讝 讝 門。

〔註〕:

太陽與少陽併病,故見頭項強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硬之證 而曰或、曰時如者,謂兩陽歸併未定之病狀也,病狀未定不可以藥,當 刺肺俞,以瀉太陽,以太陽與肺通也;當刺肝俞,以瀉少陽,以肝與 膽合也,故刺而俟之,以待其機也。苟不知此,而以頭項強痛為太陽之 邪,目眩胸滿為少陽之邪,發其汗,兩陽之邪乘燥入胃,則發 語。設 脈長大,則猶為順,可以下之,今脈不大而弦,五、六日 語不止,是

(2)

土病而見木脈也,名曰負。負者,剋賊也。慎不可下,當刺期門,以直 瀉其肝可也。

〔集註〕:

方有執曰:併,猶合也。彼此相兼合,而有輕重、多寡之不同,謂之 併。蓋少陽間隔陽明,去太陽遠,故但兼併也。

喻昌曰:少陽之脈,絡脅肋間,併入太陽之邪,則與結胸證似是而 實非也。肝與膽合,刺肝俞所以瀉膽也。膀胱不與肺合,然肺主氣,刺 肺俞以通其氣,斯膀胱之氣化行,而邪自不能留矣。發汗則 語,與合 病木盛剋土之意同。脈弦亦即合病內少陽勝而陽明負之互詞,刺期門以 瀉木邪之盛也。

林瀾曰:大椎即百勞穴,一椎上陷中,主瀉胸中諸熱氣。第一間疑即 商陽,在手食指內側,主胸中氣滿,熱病汗不出。肝俞在九椎下,肺俞 在三椎下,各去脊中二寸,二穴並主瀉五藏之熱。期門在乳根二肋端,

主傷寒,胸中煩熱,過經汗不出。

※辨合病併病脈證并治-條文 10

太陽、少陽併病,心下硬,頸項強而眩者,當刺大椎 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註〕:

此承上條,戒不可下之義也。太陽、少陽併病,心下硬而眩者,少陽 也。頸項強者,太陽也。當刺肺俞、肝俞,以瀉太陽少陽之邪,慎不可下 也。若以心下硬而誤下之,必變逆候矣。

〔集註〕:

成無己曰:慎勿下之。攻少陽之邪,太陽之邪乘虛入裏,必作結胸。

經曰:太陽、少陽併病,而反下之,成結胸。

程知曰:上言不可汗,此言不可下也。不可汗,恐其 語;不可下, 恐其結胸也。

程應旄曰:此併病心下硬居首,頸項強而眩次之,似尚可下,不知 少陽三法有禁,祇可刺而慎勿下也。

汪琥曰:大椎一穴,實合太、少而齊瀉。諸家註皆不明用鍼之理,竟 置大椎而不論,大誤之極。

(3)

※辨合病併病脈證并治-條文 11

太陽、少陽併病,而反下之,成結胸,心下硬,下 利不止,水漿不下,其人心煩。

〔註〕:

此承上條而言誤下之變也。

太陽、少陽併病,不刺肺俞、肝俞,而反下之,兩陽之邪乘虛陷裏,

則時如結胸竟成結胸矣。心下硬,變為下利不止,水漿不入矣。上不入 而下常出,則中空無物,其人心煩忙亂,而變成壞證,雖有前條刺法 亦無所用矣。

〔集註〕:

程知曰:此二陽併病,誤下之變也。太陽表邪乘虛入裏,則為結胸,

心下硬。少陽半裏之邪,乘虛入裏,則為下利不止。上下俱病,而陽明 之居中者遂至水漿不入,而心煩也。

喻昌曰:併病即不誤用汗、下,已如結胸,心下痞硬矣,況又誤下乎?

故比太陽一經,誤下之變殆有甚焉。其人心煩似不了之語,

然經謂結胸證具,躁煩者死,意此亦謂其人心煩者死乎?

汪琥曰:太陽病在經者,不可下;少陽病,下亦在所當禁,故以下 之為反也。

Referanslar

Benzer Belgeler

桂枝 十八銖 芍藥 十八銖 甘草 十八銖,炙 麻黃 十八銖,去節 大棗. 四枚,擘 生薑

程知曰:傷寒一、二日太陽,二、三日陽明,三、四日少陽,四、五日

傷寒,發汗病不解,則當惡寒,非表虛也,是表邪猶在不解,仍當

太陽經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 ,

則其人必如狂。如狂者,瘀熱內結,心為所擾,有似於狂也。當此之時 ,

大黃 二兩 黃連 一兩 黃芩 一兩 附子

程知曰:言熱邪在裏,有發汗之禁也。少陰之脈微細,其常也,乃沈 而加之以數,正為熱邪在裏之徵。發汗則動經而增燥熱,有奪血之變矣

傷寒五、六日,雖表有頭汗出、微惡寒之陽邪未罷,裏有心下滿,口 不欲食,大便硬之陽結已形,但手足冷,脈沈細,則陽邪所結殊微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