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nuç bulunamadı

譫語者,胃熱陽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譫語者,胃熱陽也"

Copied!
3
0
0

Yükleniyor.... (view fulltext now)

Tam metin

(1)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條文 79

發汗多,若重發汗者,亡其陽。譫語,脈短者,死;

脈自和者,不死。

〔註〕:

太陽病,發汗過多不解,又復重發其汗,以致氣液兩亡,熱邪乘燥 傳入陽明,而生譫語。譫語者,胃熱陽也。脈短者,氣衰陰也。陽病見陰 脈,為陰勝於陽,故死也。若脈不短,為陰陽自和,故不死也。

〔集註〕:

喻昌曰:方註以此為太陽經脫簡,不知太陽經無譫語之例,必日久 而兼陽明、少陽,方有譫語。故此言太陽經得病時,發汗過多,及傳陽 明時,重發其汗,因有亡陽而譫語之一證也。亡陽之人,所存者陰氣耳 故神魂不定,而妄見妄聞,與熱邪乘心之候不同。脈短則陰陽不附,脈 和則陰陽未離,其生死但從脈定耳。

汪琥曰:譫語者,脈當大實或洪滑,為自和。自和者,言脈與病不相 背也,病雖甚,不死。若譫語脈短,為邪熱盛,正氣衰,乃陽證見陰脈 也,無法可施。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條文 80

發汗多,亡陽,譫語者,不可下,與柴胡桂枝湯,

和其榮衛,以通津液後自愈。

〔註〕:

此又承上條以出其治也。譫語者,屬陽明熱實,可下之證也。若發汗 過多,大亡氣液而發譫語者,乃津枯致燥之譫語,非熱甚內實之譫語 不可下也。裏有熱,宜白虎加人參湯。表不解,與柴胡桂枝湯和其榮衛 以通津液後自愈也。

〔按〕:

發汗過多,亡陽譫語,以無大便硬滿痛,故不可下;以無身寒汗出

(2)

惡寒,故不可溫。於此可知:發太陽汗出過多,致譫語者,必無發熱汗 出惡寒也。發陽明汗出過多,致譫語者,必有潮熱惡熱,不大便也。此 則發少陽汗多,致譫語者,即論中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是也。然 舍小柴胡湯別無治法,若祇用柴胡又恐升散,非亡陽所宜,故合桂枝 和其榮衛,通其津液,自可愈也。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條文 81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部滿,脅下及心 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 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 差。

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脈但 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

〔按〕:

續浮之「浮」字,當是「弦」字,始與文義相屬,則可與小柴胡湯。若 俱是浮字,則上之浮,既宜用小柴胡湯,下之浮又如何用麻黃湯耶?

〔註〕:

中風傳陽明,病太陽未罷,脈當浮緩,今脈弦浮大。弦,少陽脈也。

浮,太陽脈也。大,陽明脈也。脈既兼見,證亦如之。腹滿,太陽、陽明 證也。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快,少陽證也。鼻乾,陽明證也。不得 汗,太陽證也。嗜臥,少陰證也。面目悉黃,太陰證也。小便難,太陽府 證也。潮熱,陽明裏證也。噦逆,胃敗證也。耳前後腫,少陽證也。短氣 氣衰證也。

凡仲景立法無方之條,皆是此等陰陽錯雜,表裏混淆之證,但教人 俟其病勢所向,乘機而施治也。故用刺法,待其小差。若外病不解,已 成危候,如過十日脈續弦不浮者,則邪穖已向少陽,可與小柴胡湯和 之,使陽明之邪從少陽而解。若脈但浮不大,而無餘證者,則邪機已向

(3)

太陽,當與麻黃湯汗之,使陽明之邪從太陽而解。若已過十餘日,病勢 不減,又不歸於胃而成實,更加不尿、腹滿、噦甚等逆,即有一、二可下 之證,胃氣已敗,不可治也。

〔集註〕:

程知曰:此條全是表證未解,而無汗出燥渴之證,故不可用白虎。雖 有潮熱,而無硬滿譫語濈濈汗出之證,故不可用承氣。不如俟氣之自回 猶可漸引其邪從外出也。

程應旄曰:此條證以「不得汗」三字為主,故酌量於柴胡、麻黃二湯間,

以通其久閉,總是要得汗耳。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條文 82

脈浮而芤,浮為陽,芤為陰,浮芤相摶,胃氣生熱,

其陽則絕。

〔註〕:

脈浮而芤,浮為陽盛,芤為陰虛。陽盛則發熱,陰虛則汗出,二者相 摶,則胃氣生熱愈盛,胃中津液立亡。其陽則絕者,言陽亡,津液絕也

〔集註〕:

方有執曰:浮為氣上行,故曰陽;芤為血內損,故曰陰。胃中生熱者,

陰不足以和陽,津液乾而成枯燥也。

張璐曰:此言脾約當下不下,則浮濇轉為浮芤,津液竭而難下矣。其 陽則絕,即陽絕於裏,亡津液之互辭也。

趙良曰:胃中陽熱亢甚,脾無陰氣以和之,孤陽無偶,不至燔灼竭 絕不止耳。

沈明宗曰:此辨陽明津竭之脈也。浮為邪氣強,芤為陰血虛,陽邪盛 而陰血虛,為浮芤相摶,胃氣生熱,故曰:其陽則絕。即亡津液之互詞 也。若見此脈,當養津液,不可便攻也。

Referanslar

Benzer Belgeler

程知曰:傷寒一、二日太陽,二、三日陽明,三、四日少陽,四、五日

傷寒,發汗病不解,則當惡寒,非表虛也,是表邪猶在不解,仍當

桂枝 一兩 芍藥 四兩 甘草 二兩 人參 三兩 生薑 切,四兩 大棗

太陽經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 ,

則其人必如狂。如狂者,瘀熱內結,心為所擾,有似於狂也。當此之時 ,

大黃 二兩 黃連 一兩 黃芩 一兩 附子

羅天益曰:汗、吐、下解後,邪雖去而胃氣已虧矣。胃氣既虧,三焦

傷寒五、六日,雖表有頭汗出、微惡寒之陽邪未罷,裏有心下滿,口 不欲食,大便硬之陽結已形,但手足冷,脈沈細,則陽邪所結殊微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