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nuç bulunamadı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篇-條文 17 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篇-條文 17 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Copied!
2
0
0

Yükleniyor.... (view fulltext now)

Tam metin

(1)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篇-條文 17

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註〕:

傷寒二、三日,未經汗下,即心悸而煩,必其人中氣素虛,雖有表證 亦不可汗之。蓋心悸陽已微,心煩陰已弱,故以小建中湯,先建其中,

兼調榮衛也。

〔集註〕:

王肯堂曰: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傷寒脈弦 細,屬少陽,不可汗,汗之則譫語,胃不和則煩而悸,大抵先煩而後 悸者是熱,先悸而後煩者是虛,治病必求其本者,此也。

程應旄曰:可見陽去入陰,必有其先兆。善治者,急宜杜之於未萌。

心中悸而煩,則裏氣虛而陽為陰襲,建中湯補虛和裏,保定中州,以 資氣血為主。雖悸與煩,皆小柴胡湯中兼見之證,而得之二、三日,裏 證未必即具,小柴胡湯非所宜也。

魏荔彤曰:建中者,治其本也。與建中後,徐審其在表,則仍當發汗,

以中州既建,雖發汗陽亦不致亡矣。審其傳裏,則應下之,以中州既建 雖下陽亦不致陷矣。所謂急則從標,而緩則從本也。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篇-條文 18

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註〕:

心動悸者,謂心下築築,惕惕然動而不自安也。若因汗下者,多虛 不因汗下者,多熱。欲飲水,小便不利者,屬飲;厥而不利者,屬寒。

今病傷寒,不因汗下而心動悸,又無飲熱寒虛之證,但據結代不足之 陰脈,即主以炙甘草湯者,以其人平日血氣衰微,不任寒邪,故脈不 能續行也。此時雖有傷寒之表未罷,亦在所不顧,總以補中、生血、復脈 為急,通行榮衛為主也。

〔集註〕:

成無己曰:脈之動而中止,能自還者,名曰結;不能自還者,名曰

(2)

代。由血氣虛衰,不能相續也。

程知曰:此又為議補者,立變法也。曰傷寒,則有邪氣未解也。心主 血,曰脈結代,心動悸,則是血虛而真氣不相續也。故峻補其陰以生血 更通其陽以散寒,無陽則無以綰攝微陰,故方中用桂枝湯去芍藥,而 漬以清酒,所以挽真氣於將絕之候,而避中寒於脈弱之時也。觀小中湯 而後知傷寒有補陽之方;觀炙甘草湯,而後知

傷寒有補陰之法也。

程應旄曰:此又以脈論,邪氣留結曰結,正氣虛衰曰代。傷寒見此,

而加以心動悸,乃真氣內虛,故用炙甘草湯,益陰寧血和榮衛以為主。

又曰:太陽變證,多屬亡陽;少陽變證,兼屬亡陰;以少陽與厥陰為 表裏,榮陰被傷故也。用炙甘草湯,和榮以養陰氣為治也。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篇-條文 19

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教試令欬而不欬 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

故如此。

〔註〕:

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其心,師因教試令欬而不欬者,此必兩耳 聾無所聞也。其聾與叉手冒心同見,則非少陽之邪可知,乃重發汗,陽 虛,故致此也。

〔集註〕:

喻昌曰:此示人推測陽虛之一端也。陽虛耳聾,宜急固其陽,與少 陽傳經邪盛之耳聾迴別。

程應旄曰:諸陽受氣於胸中,而精氣上通於耳,今以重發汗而虛其 陽,陽氣所不到之虛,精氣亦不復注而通之,故聾。

Referanslar

Benzer Belgeler

程知曰:傷寒一、二日太陽,二、三日陽明,三、四日少陽,四、五日

傷寒,發汗病不解,則當惡寒,非表虛也,是表邪猶在不解,仍當

則其人必如狂。如狂者,瘀熱內結,心為所擾,有似於狂也。當此之時 ,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者,脈當浮大。若脈微而沈,則是外有太

鄭重光曰:湯者,蕩也,即下藥也。誤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

羅天益曰:汗、吐、下解後,邪雖去而胃氣已虧矣。胃氣既虧,三焦

不曰少陽傷寒,而曰傷寒,略言之也。謂此少陽病,是從傷寒之邪 傳來也。脈弦細,少陽之脈也。上條不言脈,此言脈者,補言之也。頭痛 、

張璐曰:金匱云: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