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nuç bulunamadı

〔註〕: 此詳申榮衛上焦之證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註〕: 此詳申榮衛上焦之證也"

Copied!
3
0
0

Yükleniyor.... (view fulltext now)

Tam metin

(1)

※辨脈法篇-條文 22

寸口脈微而濇,微者衛氣衰,濇者榮氣不足。衛氣 衰,面色黃;榮氣不足,面色青。榮為根,衛無葉,

榮衛俱微,則根葉枯槁,而寒慄欬逆,唾腥,吐涎沬 也。

〔註〕:

此詳申榮衛上焦之證也。

面色黃青,榮衛不足之色也。惡寒而慄,欬嗽唾腥,吐痰涎沫,肺損 之證也。肺主皮毛,皮毛者,榮衛之所居,故肺損則皮聚而毛落,榮衛 枯槁也。

〔集註〕:

成無己曰:榮行脈中為根,衛行脈外為葉,根葉俱微,則陰陽之氣 衰也。

※辨脈法篇-條文 23

寸口脈弱而遲,弱者衛氣微,遲者榮中寒。榮為血,

血寒則發熱;衛為氣,氣微者,心內飢,飢而虛滿,

不能食也。

〔按〕:

條末「心內飢,飢而虛滿不能食」句,此是論脾胃,不關榮衛。故弱者 衛氣微,當是「陽氣微」,遲者榮中寒,當是「脾中寒」,上下文義始屬。

榮為血,血寒則發熱,豈有血寒發熱之理乎?衛為氣,氣微者,當是 陽氣微。脾中寒者,心內飢,閱下條言胃氣有餘,自知。

(2)

〔註〕:

此詳申榮衛中焦之證也。

緩以候胃,遲以候脾。胃主納穀,脾主化穀,故能食者胃也,能化者 脾也。今陽微中寒,脾胃俱病,所以心內雖飢,飢而虛滿不能食也。

〔集註〕:

方有執曰:飢而虛滿者,陽主化穀,衛陽衰微不化穀,故虛滿而不 能食也。

※辨脈法篇-條文 24

寸口脈弱而緩,弱者陽氣不足,緩者胃氣有餘,噫 而吞酸,食卒不下,氣填於膈上也。

〔註〕:

此又詳申中焦之證也。

寸口脈弱而緩,弱者陽氣不足,緩者胃氣有餘,不足則脾失健運,

有餘則胃強能食,此胃強脾弱,所以雖能食而不能消化也,故使吞酸 而噫,食卒不化,氣填脹悶於膈中也。

〔集註〕:

方有執曰:陽氣以胃中之陽氣言,不足則不能化穀;胃氣以胃主之 穀氣言。有餘,言有宿食也。有宿食則鬱而生熱,故噫飽而吞酸,此蓋 以飲食之內傷者言也。

※辨脈法篇-條文 25

趺陽脈遲而緩,胃氣如經也。趺陽脈浮而數,浮則 傷胃,數則動脾。此非本病,醫特下之所為也。榮衛 內陷,其數先微,脈反但浮,其人必大便鞕,氣噫而 除。

(3)

何以言之?本以數脈動脾,其數先微,故知脾氣不 治,大便鞕,氣噫而除,今脈反浮,其數改微,邪氣 獨留,心中則飢,邪熱不殺穀,潮熱發渴。數脈當遲 緩,脈因前後度數如法,病者則飢;數脈不時,則生 惡瘡也。

〔註〕:

此已下,辨趺陽之脈、少陰之脈也。趺陽一名衝陽,在腳背上,去陷 骨三寸脈動處,乃是陽明胃經之動脈也。少陰一名太谿,在足內踝後跟 骨上脈動處,乃足少陰腎經之動脈也。

趺陽、少陰,乃古診法。越人以十二經雖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死 生者,以寸口乃脈之大要會也。然此法不行久矣。設有危急之病,寸口 脈不見,診此以決死生可也。若在平時,總不如以關脈為趺陽,尺脈為 少陰,更為愈也。如趺陽胃脈遲而和緩,是胃氣不病,如經脈也,今趺 陽脈浮而數,按之無力,浮以候府,浮而無力,則為傷胃;沈以候藏 數而無力,則為傷脾。詢之病者,特為醫下之所為,以致榮衛之氣內陷 其先數脈變微,為脾弱也;浮脈仍浮反甚,為胃強也。胃強則邪氣獨留 故大便 鞕,潮熱發渴也;脾弱則脾氣不運,故邪熱不能殺穀,雖飢不 食,氣噫而快也。醫者前後施治如法,而浮數之脈,自當遲緩如經,則 飢欲食,病者愈也;若施治失宜,數脈終始不退,則生惡瘡也。

〔集註〕:

方有執曰:惡瘡與屎膿雖不同,其為血熱則皆然也。

程知曰:此言趺陽脈遲緩,妄下則有浮數之變也。

Referanslar

Benzer Belgeler

程知曰:傷寒一、二日太陽,二、三日陽明,三、四日少陽,四、五日

今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有邪傳少陽之病也,既柴胡證具,乃

傷寒五、六日,雖表有頭汗出、微惡寒之陽邪未罷,裏有心下滿,口 不欲食,大便硬之陽結已形,但手足冷,脈沈細,則陽邪所結殊微也 ,

不曰少陽傷寒,而曰傷寒,略言之也。謂此少陽病,是從傷寒之邪 傳來也。脈弦細,少陽之脈也。上條不言脈,此言脈者,補言之也。頭痛 、

師曰:假令其人亡汗表虛,若吐胸虛,下利裏虛,寒邪乘虛為病,或

趺陽脈浮而濇,少陰脈如經者,其病在脾,法當下

少陰脈不至,是腎氣衰微,精血少也。腎者,陰中藏陽者也。腎陰虛

而後客之也。蓋因其人表氣虛,裏氣不固,清濁之邪,中傷上下。三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