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nuç bulunamadı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篇-湯劑 9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方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篇-湯劑 9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方"

Copied!
2
0
0

Yükleniyor.... (view fulltext now)

Tam metin

(1)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篇-湯劑 9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方

於桂枝湯方內,加厚朴二兩,杏仁五十個,餘依桂 枝湯方。

〔按〕:

戴原禮曰:太陽病有喘咳。無汗喘者,宜麻杏石甘湯。有汗喘者,宜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無汗咳者,宜小青龍湯。

少陽病無喘有咳。咳者,宜小柴胡湯,加五味、乾薑。

陽明病無咳有喘。內實喘者,宜大承氣湯。下利者,宜葛根黃芩黃連 湯。

三陰惟少陰有喘咳。喘者:宜四逆湯,加五味、乾薑。咳者:陰邪下利,

宜真武湯,加五味、乾薑。陽邪下利,宜豬苓湯。然喘皆危候也。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篇-湯劑 10 瓜蒂散方:瓜蒂

熬黃,一分

赤小豆

一分。

上二味,各別搗篩,為散已,合治之,取一錢匕,以香鼓一合,

用熱湯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溫頓服之。不吐者,少少加 服,得快吐乃止。

諸亡血虛家,不可與瓜蒂散。

〔方解〕:

胸中者,清陽之府,諸邪入胸府,阻遏陽氣,不得宣達,以致胸滿 痞硬,熱氣上衝,燥渴心煩,嗢嗢欲吐,脈數促者,此熱鬱結也。胸滿 痞硬,氣上衝咽喉不得息,手足寒冷,欲吐不能吐,脈遲緊者,此寒 鬱結也。

凡胸中寒熱,與氣與飲鬱結為病,諒非汗下之法所能治,必得酸苦 湧泄之品,因而越之,上焦得通,陽氣得復,痞硬可消,胸中可和也。

瓜蒂極苦,赤豆味酸,相須相益,能疏胸中實邪,為吐劑中第一品

(2)

也。而佐香豉汁合服者,藉穀氣以保胃氣也。服之不吐,少少加服,得 快吐即止者,恐傷胸中元氣也。此方奏功之捷,勝於汗下,所謂汗、吐、

下三大法也,今人不知仲景、子和之精義,置之不用,可勝惜哉,然諸 亡血、虛家,胸中氣液已虧,不可輕與,特為申禁。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篇-湯劑 11

大陷胸湯方:芒硝

一升

甘遂

另碾,一錢

大黃

去皮,六兩。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內芒硝,煮一兩沸,

內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後服。

〔集解〕:

方有執曰:上焦有高邪,必陷下以平之,故曰陷胸湯。平邪蕩寇,

將軍之職也,以大黃為君;鹹能軟堅,以芒硝為臣;徹上徹下,破結 逐水,以甘遂為佐。惟大實者,乃為合法,如挾虛或脈浮,不可輕試。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篇-湯劑 12

小陷胸湯方:黃連

一兩

半夏

洗,半斤

栝蔞實

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蔞,取三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 升,去滓,分溫三服。

〔方解〕:

黃連滌熱,半夏導飲,栝蔞潤燥下行,合之以滌胸膈痰熱,開胸膈

氣結。攻雖不峻,亦能突圍而入,故名小陷胸湯,分溫三服,乃緩以治

上之法也。

Referanslar

Benzer Belgeler

茯苓 六兩 人參 一兩 甘草 二兩,炙 乾薑 一兩半 附子

桂枝 一兩 芍藥 四兩 甘草 二兩 人參 三兩 生薑 切,四兩 大棗

[r]

茯苓 半斤 桂枝 四兩 甘草 炙,一兩 大棗

大黃 二兩 黃連 一兩 黃芩 一兩 附子

羅天益曰:汗、吐、下解後,邪雖去而胃氣已虧矣。胃氣既虧,三焦

附子 去皮,生破八片,二枚 茯苓 三兩 人參 二兩 白朮 四兩 芍藥

黃連 四兩 黃芩 二兩 芍藥 二兩 雞子黃 二枚 阿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