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nuç bulunamadı

※辨壞病脈證并治篇-方劑 1 陽旦湯方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辨壞病脈證并治篇-方劑 1 陽旦湯方"

Copied!
2
0
0

Yükleniyor.... (view fulltext now)

Tam metin

(1)

※辨壞病脈證并治篇-方劑 1 陽旦湯方

桂枝 三錢 芍藥 酒焙,二錢 甘草 炙,二錢 黃芩 酒炒,三錢 生薑 大棗 擘,二枚。

上水煎,去滓溫服,無時,日二、三服。本方加乾薑,名陰旦湯。

甘草乾薑湯方

甘草 炙,四兩 乾薑 炮,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芍藥甘草湯方

芍藥 四兩 甘草 炙,四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辨壞病脈證并治篇-方劑 2 麻黃升麻湯方

(2)

麻黃 二兩半,去節 升麻 一兩一分 當歸 一兩一分 知母 十八銖 黃芩

十八銖 萎蕤 十八銖 石膏 六銖,碎,綿裹 白朮 六銖 乾薑 六銖 芍藥 天冬 六銖,去心 桂枝 六銖 茯苓 六銖 甘草 六銖,炙。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沬,內諸藥,煮取三 升,去滓,分溫三服,相去如炊三升米頃,令盡,汗出愈。

〔方解〕:

下寒上熱若無表證,當以黃連湯為法,今有表證,故復立此方,以 示隨證消息之治也。升麻、萎蕤、黃芩、石膏、知母、天冬,乃升舉走上,

清熱之品,用以避下寒,且以滋上也;麻黃、桂枝、乾薑、當歸、白芍、

白朮、茯苓、甘草,乃辛甘走外,溫散之品,用以遠上熱,且以和內也。

分溫三服令盡,汗出愈,其意在緩而正不傷,徹邪而盡除也。脈雖寸脈 沈遲,尺脈不至,證雖手足厥逆,下利不止,究之原非純陰寒邪,故 兼咽喉痛,唾膿血之證,是寒熱混淆,陰陽錯雜之病,皆因大下奪中 所變。故仲景用此湯,以去邪為主,邪去而正自安也。

※辨壞病脈證并治篇-方劑 3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

柴胡 四兩 半夏 二合,洗 龍骨 一兩半 人參 一兩半 大黃 二兩 牡 蠣 一兩半 茯苓 一兩半 鉛丹 一兩半 桂枝 一兩半 生薑 一兩半 大棗 枚,擘。

上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內大黃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

去滓,溫服一升。

〔方解〕:

是證也,為陰陽錯雜之邪;是方也,亦攻補錯雜之藥。柴、桂解未盡 之表邪,大黃攻已陷之裏熱,人參、薑、棗補虛而和胃,茯苓、半夏利水

(3)

而降逆,龍骨、牡蠣、鉛丹之澀重,鎮驚收心而安神明,斯為以錯雜之 藥,而治錯雜之病也。

Referanslar

Benzer Belgeler

茯苓 六兩 人參 一兩 甘草 二兩,炙 乾薑 一兩半 附子

桂枝 一兩 芍藥 四兩 甘草 二兩 人參 三兩 生薑 切,四兩 大棗

[r]

茯苓 半斤 桂枝 四兩 甘草 炙,一兩 大棗

大黃 二兩 黃連 一兩 黃芩 一兩 附子

羅天益曰:汗、吐、下解後,邪雖去而胃氣已虧矣。胃氣既虧,三焦

附子 去皮,生破八片,二枚 茯苓 三兩 人參 二兩 白朮 四兩 芍藥

黃連 四兩 黃芩 二兩 芍藥 二兩 雞子黃 二枚 阿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