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nuç bulunamadı

〔註〕: 陽明病內熱,則不大便,能食,小便利,手足濈然汗出,是可下之 證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註〕: 陽明病內熱,則不大便,能食,小便利,手足濈然汗出,是可下之 證也"

Copied!
3
0
0

Yükleniyor.... (view fulltext now)

Tam metin

(1)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條文 43

陽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 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後溏,所以然者,以 胃中冷,水穀不別故也。

〔註〕:

陽明病內熱,則不大便,能食,小便利,手足濈然汗出,是可下之 證也。今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雖手足濈然汗出,不可下也,此為中 寒欲作固瘕。何以知之?以大便必初硬而後溏也。所以然者,胃中虛冷 水穀不分,故小便不利,而大便必溏也。

〔按〕:

不能食與上條食難用飽,同一不能腐熟水穀也。

小便不利,與上條小便難,同一不能下輸膀胱也。

惟手足濈然汗出,與上條飽則微煩、頭眩不同。彼欲作穀疸;此欲作 固瘕。皆胃中寒冷,一以微煩頭眩,陽在中上,故不病瀉而病疸;一以 手足汗出,陽在四肢,故不病疸而病瀉也。再上條中寒,食難用飽,無 汗,小便難,欲作穀疸,以其尚能少食微煩,猶有陽氣故也。此條中寒 不能食,手足冷汗,小便不利,欲作固瘕,則是寒濕不化,純陰故也。

固瘕者,大瘕瀉也,俗謂之溏瀉。固者,久而不止之謂也。

〔按〕:

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陰陽和而後有雨,陽亢則熱而雨少,陰盛則 寒而雨多,人之汗亦若是也。四肢手足屬土,土主脾胃。若脈大,其汗 蒸蒸而熱,則為陽盛可下之證也。若脈遲,其汗 漐漐而寒,則為陰盛 可溫之證也。

〔集註〕:

程應旄曰:水穀不別,屬濕熱偏滲者多。此點出胃中冷,欲人知病本 於寒,宜從寒治,不在小便也。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條文 44

(2)

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 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

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 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少少與之,

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按〕:

「但以法救之」五字,當是「若小便不利」,方與上文小便數,下文渴 者之義相合。此條病勢不急,救之之文殊覺無謂,必有遺誤。

王三陽亦云:此處五苓散難用,不然經文「渴者」之下,當有闕文也。

〔註〕:

太陽病,脈浮緩而弱,中風脈也;發熱、汗出惡寒,中風證也。不嘔 則裏氣和,緣何而有心下痞證?此必以醫下之故也。如其不經醫下,邪 熱自傳於裏,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邪去太陽,已轉屬陽明也。若小便 數者,大便必硬,然使不更衣十餘日,而無或滿或痛之苦,是仍屬虛 燥不實之硬,不可議下,俟之可也。如或渴欲飲水,必是胃中乾燥,當 少少與之,以滋其胃可耳。其或小便不利而渴者,是又為水停不化,宜 五苓散以導其所停之水矣。蓋病在膀胱,故仍治太陽而不治陽明也。

〔集註〕:

張兼善曰:十日不更衣,而不用攻伐何也?曰此非結熱,雖不大 便,而無潮熱譫語可下之證,當須審慎,勿以日數久而輒為攻下也。

喻昌曰:寸緩、關浮、尺弱,發熱汗出惡寒,純是太陽中風未罷之證。

設非誤下,何得心下痞結耶?如不誤下,而太陽證必漸傳經,乃至不 惡寒而渴,邪入陽明審矣。然陽明津液既偏滲於小便,則大腸失其潤而 大便硬,與腸中熱結自是不同,所以旬日不更衣無所苦也。

汪琥曰:小便數,大便硬,仲景論中何以無治法耶?蓋此正是仲景 不須用藥處,侯其陰陽自和,則小便漸少,大便必自出也。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條文 45

(3)

陽明病,心下硬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 死,利止者愈。

〔註〕:

此申上條痞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誤攻之變也。

陽明病非胃家實,而心下硬滿者,不可攻之。若攻之,其人利不止者 則正脫而死;其人利自止者,邪退則猶可愈也。

〔集註〕:

汪琥曰:或問結胸證同是心下硬滿,又屬可下何也?蓋結胸證,心 下硬滿而痛者,為胃中實,故可下。此證不痛,當是虛硬、虛滿,與半 夏瀉心湯之心下痞硬略同,故云不可攻也。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條文 46

諸虛者,不可下,下之則大渴,求水者易愈,惡水 者劇。

〔註〕:

虛者下之,是為重虛,陰津消亡,自然大渴。其求水者,陽氣猶存,

故易愈;若惡水者,陽氣已絕,則難愈矣。

〔集註〕:

程應旄曰:諸虛者,陽津陰液,必有所亡,故下之則大渴。求水者亡 陰,惡水者亡陽,故有愈、劇之分。觀此知仲景慮誤下之助陰,甚於慮 誤下之亡陰矣。

Referanslar

Benzer Belgeler

傷寒脈微而厥,厥陰脈證也。至七、八日不回,手足厥冷,而更通身

燒鍼,即溫鍼也。燒鍼取汗,亦是汗法,但鍼處宜當避寒,若不謹慎 ,

仲景豈意後人如此之愚哉。即如產後不宜寒涼,所以舉一白芍之味酸微

太陽中風,即上二條合而言之,又詳舉其證以出其治也。後凡稱太

柯琴曰:外熱不除,是表不解。不利不止,是裏未和。誤下致利,病

此條「舌上白胎滑者難治」句,前人舊註,皆單指藏結而言,未見明

傷寒,心下有水氣,欬而微喘,發熱不渴,此為外傷寒邪,內停寒

程知曰:傷寒一、二日太陽,二、三日陽明,三、四日少陽,四、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