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nuç bulunamadı

設 有胸滿脅痛等證,則知少陽之外邪未解,故與小柴胡湯和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設 有胸滿脅痛等證,則知少陽之外邪未解,故與小柴胡湯和之"

Copied!
4
0
0

Yükleniyor.... (view fulltext now)

Tam metin

(1)

※辨少陽病脈證并治-條文 18

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

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註〕:

太陽病十日以上無他證,脈浮細而嗜臥者,外邪已解,不須藥也。設 有胸滿脅痛等證,則知少陽之外邪未解,故與小柴胡湯和之。若脈但浮 不細,而有頭痛發熱,惡寒無汗等證,則仍是太陽之外邪未解,當與 麻黃湯汗之。

〔按〕:

論中脈浮細,太陽少陽脈也。脈弦細,少陽脈也。脈沈細,少陰脈也。

脈浮細,身熱、嗜臥者,陽也;脈沈細,身無熱、嗜臥者,陰也;脈緩 細,身和嗜臥者,已解也。是皆不可不察也。

〔集註〕:

王肯堂曰:此條當是太陽、少陽合病。胸滿雖同,而脈浮細、嗜臥,則 為表邪已解。脅痛為少陽有邪,故與小柴胡湯。若脈但浮者,又當先治 太陽也,故與麻黃湯。此是設為變通之言,非為服柴胡而脈浮也。

※辨少陽病脈證并治-條文 19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嘔吐而下利者,

大柴胡湯主之。

〔按〕:

下利之「下」字,當是「不」字,若是下字,豈有上吐、下利而以大柴 胡湯下之之理乎?

〔註〕: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表尚未已也;心中痞硬大便不利,裏病又急矣

(2)

嘔吐,少陽、陽明兼有之證也。少陽、陽明兩急,心中熱結成痞,故以大 柴胡湯,外解少陽發熱未盡之表,內攻陽明成實痞硬之裏也。

〔按〕:

太陽病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下利,不嘔吐者,此表裏俱虛,

桂枝人參湯證也。若嘔吐、不利者,此表裏俱實,大柴胡湯證也。彼則脈 微弱,此則脈必有力也。

※辨少陽病脈證并治-條文 20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 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鬱 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註〕:

太陽病傳過三陽之經十餘日,醫不隨經施治,反二、三下之,未致變 逆,後四、五日惟見少陽寒熱往來之柴胡證仍在者,宜先與小柴胡湯解 表和裏。如或不愈,其嘔不止,心下滿急,鬱鬱微煩,此為少陽表裏均 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攻裏和表,自可愈也。

〔集註〕:

方有執曰:過經與壞病同。不知何逆,而二、三下之,適所以致逆,

故曰:反也。下而又下,陽明雖未傷,而少陽亦未除,故曰:柴胡證仍 在也。嘔不止,鬱鬱微煩,乃邪擾二陽,故曰:未解也。

程知曰:此言過經誤下,有用大、小柴胡兩解法也。蓋其人之邪,因 屢下而深入,若表證未罷,必先用小柴胡和其半表,而後可兼攻其裏 也。

程應旄曰:此條與陽明經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下之條,細細酌量。

陽明證嘔在上,而邪亦在膈之上,未入府,故不可下;此條嘔不止,

心下急,乃邪在膈之下,已屬胃,乃可下也。可下、不可下,此等處最 不容誤也。

林瀾曰:嘔不止,則半表裏證猶在,然心下急,鬱鬱微煩,必中有燥 屎也,非下除之不可,故以大柴胡兼而行之。

(3)

※辨少陽病脈證并治-條文 21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中溫溫欲吐,而胸中痛,

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此時,自極吐下者,

與調胃承氣湯;若不爾者,不可與。但欲嘔,胸中痛,

微溏者,此非柴胡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按〕:

王肯堂曰:「溫溫」當是「嗢嗢」。又云:「以嘔」之下當有闕文。

〔註〕: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曾經吐、下不解者。以極吐則虛其胸,邪熱乘虛 入胸,故心下嗢嗢欲吐,而胸中痛也。極下則虛其裏,邪熱乘虛入裏,

故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鬱微煩也。詢知先時若果經極吐下,則為在表 之邪熱悉陷胸腹,而所見者,皆是裏證未和,故宜與調胃承氣湯下而 和之。若不爾者,謂不因極吐、極下而有斯證,則又不可與是湯也。

夫但欲嘔者,少陽也。胸中痛者,太陽也。微溏者,太陽少陽合病之 利也。並無心中嗢嗢鬱鬱,腹滿煩熱等證,固不可與承氣湯矣。然此亦 非柴胡證,故柴胡湯亦不可與也。須從太陽、少陽合病下利,若嘔者與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可也。

〔集註〕:

方有執曰:胸中痛,邪在膈也。若曾極吐,則應有心下嗢嗢欲吐之狀,

何也?以胃口已被吐傷,邪熱上摶於膈,故欲吐而不得吐也。腹微滿,

鬱鬱微煩,邪在胃也。若曾極下,則應大便微溏,何也?以下則胃虛,

邪雖實於胃,大便反不能結硬也。故曰:先此時自極吐下者,與調胃承 氣湯。言當蕩其熱以和其胃也。不爾,言未經極吐、下也。但欲嘔至末,

申明上文之意。

喻昌曰;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嗢嗢,欲吐而不吐,其人胸中痛,

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鬱微煩者,此有二辨,若曾經大吐、大下者,表 邪從吐解,且已入裏,可用調胃承氣之法。若未經極吐、下,但欲嘔不 嘔,胸中痛,微溏者,是痛非吐所傷,溏非下所致,調胃之法不可用 矣。

(4)

程知曰:過經者,謂病過七、八日至十三日,經氣已週,猶不解也。

豈惟十三日,且有二十餘日者矣!蓋過經不解,病必皆在陽經留連;

若在陰經,則又豈能若是之持久耶,久持且不能,安望其生乎?

程應旄曰:大便溏則氣得下洩,腹不應滿,煩不應鬱鬱。今仍腹微滿,

鬱鬱微煩,必胃有阻留,而下後仍不快暢也,病屬陽明證,反無陽明,

而祇有少陽,其中必有所誤,故直窮其所以致證之由,而後可從證上 認病。

※辨少陽病脈證并治-條文 22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 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 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小柴 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註〕:

凡傷寒過經不解,熱邪轉屬胃府者多,皆當下之。今傷寒十三日不 解,過經,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大柴胡證也。

下之而不通利。今反利者,詢知為醫以丸藥迅下之,非其治也。迅下則 水雖去,而燥者仍存。恐醫以下後之利為虛,故復指曰:潮熱者,實也 是可再下者也。但胸脅之邪未已,故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少陽之外,復以 小柴胡湯加芒硝,以下少陽之裏。不用大黃而加芒硝者,因裡不急,且 經迅下,惟欲其耎堅潤燥耳,是又下中兼和之意也。

〔集註〕:

內臺方議曰:潮熱者,實也。何不用大柴胡、大小承氣下之,郤用芒 硝何也?蓋潮熱雖屬實,然已先用丸藥,傷動藏府,若再用大黃下之,

則脾氣傷而成壞證矣,祇用芒硝潤燥以取利也。

方有執曰:十三日,過經也。不解,壞證也。非其治也。以上乃原其壞,

由於醫之誤。以下至末,救誤之治也。

Referanslar

Benzer Belgeler

太陽病,下之後微喘者,表未解也,當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湯,解太

病在太陽,誤下,為變不同者,皆因人之藏氣不一,各從所入而化 ,

太陽病桂枝證,宜以桂枝解肌,而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者,是誤下 ,

太陽病,表未解而下之,胸實邪陷,則為胸滿,氣上衝咽喉,不得

今胸虛,邪陷於胸,故但為氣上衝,是表尚未罷,然無壅滿不得息

程應旄曰:雖曰陽邪內陷,然「陰陽」二字從虛實寒熱上區別,非從

此條「舌上白胎滑者難治」句,前人舊註,皆單指藏結而言,未見明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者,脈當浮大。若脈微而沈,則是外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