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nuç bulunamadı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987654321/4326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987654321/4326"

Copied!
189
0
0

Yükleniyor.... (view fulltext now)

Tam metin

(1)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博士論文 Doctor Dissertation School of Pharmacy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紅甘藷葉對人體抗氧化、免疫調節及促血管新生活性之影響 Effects of Purple Sweet Potato Leaves on Antioxidant Activity Immune Function and Serum Angiogenic Activity in human. 研 究 生:陳巧明 撰 (Chiao-Ming Chen). 指 導 教 授 :謝明哲 博士 (Ming-Jer Shieh, Ph.D.) 共同指導教授:劉珍芳 博士 (Jen-Fang Liu, Ph.D.). 中華民國 九十七年十二月.

(2)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是探討紅甘藷葉多酚類的生體可利用率,以及長期 攝取紅甘藷葉,是否可以改善人體抗氧化、免疫功能及血管新生等生理作 用。實驗共分三個部份,第一個部份,給予受試者 200 公克油炒之紅甘藷 葉,並分別於 0、0.5、1、2、3、6、12、24 小時採集血液,以分析紅甘藷 葉多酚類的生體可利用率。第二部分的實驗是採用隨機、交叉試驗的方式, 共進行 7 週。包括 1 週的飲食調整期,及二階段的飲食補充期各 2 週,中 間有 2 週的排空期。經過 1 週的飲食調整期,16 位受試者隨機分成 2 組, 一組攝取低多酚類飲食(LPD 組),一組每日額外攝取 200 公克的紅甘藷 葉(PSPL 組) ,持續進行 2 週,接下來進行 2 週的排空期,之後 2 組交換。 分別抽取攝食前及攝食後 1 及 2 週的空腹血進行分析。第三部分則分別以 體外及老鼠體內實驗之模式來探討紅甘藷葉對於血管新生作用的影響。第 一部分結果顯示,攝取紅甘藷葉後,血漿中多酚類的濃度快速地上升,於 1 小時到達血漿中最高濃度,其最高濃度為 1.9±0.4 μmol/L。血漿中黃酮類化 合物的濃度在攝取紅甘藷葉後 2-3 小時,出現血漿濃度的高峰值。第二部 分的實驗中發現,連續攝取紅甘藷葉 2 週之後,明顯增加尿液中多酚類的 濃度。在抗氧化的結果方面,PSPL 組在攝取紅甘藷葉 2 週之後,血球中 GSH 濃度明顯增加 33.3%,LDL-lag time 亦有明顯延長的現象;在攝取紅 甘藷葉 1 週及 2 週後,也降低 DNA 的受損指標 8-OHdG 的濃度,分別降低. I.

(3) 了 36.7 and 17.4%,顯示攝取紅甘藷葉可以減少 DNA 的氧化損傷。在免疫 功能方面,淋巴細胞增殖能力、細胞激素 IL-2、IL-4 分泌及自然殺手細胞 的毒殺能力,在攝取紅甘藷葉後 1 及 2 週,均明顯大於控制組,與發炎有 關的細胞激素 TNF-α,在攝取紅甘藷葉後 1 及 2 週,則明顯降低。受試者 攝取紅甘藷葉 2 週後,唾液中 sIgA 的濃度則明顯上升,顯示紅甘藷葉具有 提高黏膜保護的作用。在血管新生作用方面,攝取紅甘藷葉 2 週後,沒有 明顯增加 HUVECs 細胞增殖能力,但是明顯增加細胞移動能力及類血管形 成,並且明顯增加 MMP-9 的表現,顯示具有促進血管形成的作用。在血管 新生作用的體外實驗中發現,給予 HUVECs 細胞處理不同濃度的紅甘藷葉 多酚類粗萃物,隨濃度增加明顯抑制血管新生作用,並且抑制 VEGFR 及 MMP-2 的表現。鼠體內血管新生的實驗結果顯示,攝取紅甘藷葉有輕微增 加鼠體內血管新生的情形。 本研究結果顯示,紅甘藷葉之多酚類能快速被人體吸收,長期攝取紅 甘藷葉可以改善人體抗氧化功能,降低氧化壓力,特別是減少 DNA 的氧化 損傷;亦明顯增強人體對外來病菌的防禦能力,減少促進發炎介質 TNF-α 的分泌;同時比控制組明顯促進血管形成及 MMP-9 的表現。紅甘藷葉之多 酚類萃取物,隨濃度增加明顯抑制血管新生作用,其抑制作用可能來自於 減少 VEGFR 的表現及下降 MMP-2 的表現。 關鍵詞:紅甘藷葉、多酚類、氧化壓力、免疫功能、血管新生. II.

(4) Abstract The aims of this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hree parts. First part was to investigate the bioavailability in human after consuming 200 g fried purple sweet potato leaves(PSPL). The second part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antioxidative status, immune function and angiogenesis after consuming 200g PSPL per day for 2 weeks. The third part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rude extract from PSPL on angiogenesis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The results showed plasma levels of polyphenols was fast increased and a peak of 1 h after ingestion of PSPL.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polyphenols on plasma was 1.9±0.4 μmol/L. The plasma levels of flavonols reached a peak after comsunption PSPL for 2-3 h. After 2-wk of PSPL consumption could enhance urinary polyphenol excretion by 25.2%, but did not significantly alter plasma polyphenol level. Glutathione concentration in erythrocytes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33.3% in PSPL group, the urinary 8-hydroxy-deocyguanosin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36.7 %. after 1. wk-PSPL supplementation. The consumption of PSPL produc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roliferation responsiveness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 PBMCs ) and their secretion of immunoreactive interleukin-2 and interleukin-4, bu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secretion of TNF-α. As well, lytic activity in NK cells and salivary IgA secretion were elevated after consuming PSPL for 2 weeks. The migration ,formation of tubular structures and the III.

(5) protein expression of MMP-9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f HUVECs treated with 5% serum from PSPL group. The study of in vitro angiogenesis showed PSPL crude extract could inhibit HUVEC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ecreased tubule formation in a dose response. PSLE crude extract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metalloproteinase-2(MMP-2)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protein expression. In vivo study showed mild increased angiogenesis after feeding PSPL. In conclusion, the polyphenols of PSPL was bioavailable and consuming PSPL for 2 weeks could enhance antioxidative status, immune function and angiogenesis. High concentration PSPL extract could inhibit VEGF-mediated angiogenesis. Key word:purple sweet potato leaves, polyphenol, antioxidative status, immune function, angiogenesis. IV.

(6) 致謝 七年半的時光轉眼過去,這段學習的日子裡,有歡笑有淚水,是很多 人的支撐與協助,才能讓我穩步的走下去。首先要感謝的是我的指導老師 之一的謝明哲博士,他學識淵博而且胸襟豁達,總是用幽默風趣的方式教 導我,在我茫然沒有頭緒的時候,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前進;在我難過的時 候,教導我放下;在我分身乏術的時候,教導我工作時間的分配,使得身 兼數職的我,得以順利完成每項工作。其次要感謝我的恩師劉珍芳老師, 我真的非常的幸運與幸福,能在您的羽翼下成長,深切地感受到恩師對我 無微不至的提攜與照顧,老師認真的態度、圓融的待人處事,也深深的影 響了我,是我人生最寶貴的經驗。 感謝本論文的口試委員,也是我最敬愛的黃青真老師,您精闢的建議, 點醒我的盲點;感謝默默提供紅甘藷葉的楊棋明博士,您的紅甘藷葉可是 論文的主角呢!更感謝您巨細靡遺的審查論文,使論文更臻於完善。感謝 溫柔的商惠芳老師,您在免疫方面提供我很多想法及建議,更提供我細胞 及秘密武器,使我的實驗能順利的執行。感謝提供許多寶貴意見的江孟燦 博士及許秀蘊博士,致上萬分的敬意與謝忱。感謝附設醫院婦產科歐慶建 醫生,提供源源不絕的臍帶。感謝中央研究院生醫所陳垣崇所長,您慷慨 地提供細胞培養房,讓我可以順利完成實驗。另外也感謝黃士懿主任、葉 松齡教授、鄭心嫻教授、胡雪萍教授、蘭淑貞副教授及系上所有老師們對 巧明的關愛。 感謝文心及樞樞在 HPLC 實驗上的協助,希望你們的實驗順利。感謝 雅玲在實驗期間聯絡受試者、 打點大大小小事情,還有幽默的笑話,祝福 你工作順利,早日找到 Mr. right。感謝好友青雲學長、映蓉學姐、怡姿、 素珍的加油打氣。感謝營養室蘇秀悅主任的體諒及同事青蓉、佾琪、薇玲、 雅苓、郁茹協助分擔工作,讓巧明得以完成學業。. V.

(7)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媽媽及婆婆,沒有您們的協助,照顧孩子及烹調 香噴噴的餐點,就沒有今日的我,是您們默默的付出撐起我的高度。感謝 信昌協助處理家務及在實驗技術上的支援,感謝德瑋、德軒在我疲倦的時 候,給我愛的捏捏。僅將這本論文獻給我摯愛的家人。. VI.

(8) 縮寫表 4-HNE:4-hydroxy-2(E)-nonenal 8-OHdG:8-hydroxydeoxyguanosine AUC:Area under the curve Con A:Concanavalin A GSH:Glutathione HUVECs: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IL-2:Interleukin-2 IL-4:Interleukin-4 LPD:Low polyphenols diet LPS:Lipopolysaccharide MAD:Malondialdehyde MMP-2:Metalloproteinase-2 MMP-9:Metalloproteinase-9 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 NK cells:Natural killer cells PBMC: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SPL:Purple sweet potato leaves 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 VII.

(9) sIgA:Secretory IgA TAS:Total antioxidant status 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R: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factor. VIII.

(10) 目. 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I 致謝…………………………………………………………………………V 縮寫表……………………………………………………………..….……VII 目錄………………………………………………………………..………..IX 表目錄………………………………………………………………………XI 圖目錄……………………………………………………………….…......XII 第一章 緒論 (一) 前言…………………..………………………..….….……….……..1 (二) 文獻回顧………………………………………..…..………….……3 (三) 研究動機與目的………………………………..…..………………26 第二章 實驗內容…………………………………………………………27 (一) 第一部分:紅甘藷葉之多酚類及黃酮類化合物的生體可利用率 一、 實驗目的……………………………………………………..28 二、 實驗設計與流程…….……………………………………….28 三、 實驗方法……………………………………………………..29 四、 結果…………………………………………………………..33 五、 討論…………………………………………………………..43. IX.

(11) (二) 第二部分:紅甘藷葉之多酚類對人體抗氧化、免疫調節及血管新生 活性之影響 一、 實驗目的……………………………………………………..47 二、 實驗設計與流程…….……………………………………….47 三、 實驗方法……………………………………………………..48 四、 結果…………………………………………………………..67 五、 討論…………………………………………………………..95 (三) 第三部分:紅甘藷葉之多酚類萃取物對血管新生作用之影響 一、 實驗目的……………………………………………………105 二、 實驗方法……………………………………………………105 三、 結果…………………………………………………………112 四、 討論…………………………………………………………127 第三章 總討論…………………………………………………………131 第四章 結論……………………………………………………………135 第五章 參考文獻………………………………………………………136 第六章 已發表之期刊論文……………………………………………150. X.

(12) 表. 目. 錄. 表一、數種蔬菜水解液中黃酮醇及黃酮之 HPLC 分析結果………….25 表二、紅甘藷葉成分分析………………………………………….…….36 表三、紅甘藷葉之多酚類的生體可利用率………………………….….40 表四、受試者基本資料及血液生化值檢測……………………………..72 表五、受試者血漿中抗氧化物質的濃度………………………………..73 表六、受試者體內氧化壓力之狀態………………………………….….74 表七、飼料成分表……………………………………………………….107. XI.

(13) 圖. 目. 錄. 圖一 主要多酚類之化學結構 ……………………………………………4 圖二 類黃酮之化學結構 ………………………………………………….5 圖三 紅甘藷葉黃酮類化合物之 HPLC 的分析圖 ………………………37 圖 四 紅 甘 藷 葉 多 酚 類 萃 取 物 加 入 不 同 的 標 準 品 後 的 HPLC 的 分 析 圖 ……………………………………………………………………38 圖五 受試者攝取紅甘藷葉後 24 小時內,血漿中總多酚類的含量變 化 ……………………………………………………………………39 圖 六 受 試 者 攝 取 紅 甘 藷 葉 後 , 血 漿 中 多 酚 類 分 析 圖 ……………………………………………………………………41 圖七. 受試者攝取紅甘藷葉後 24 小時內,血漿中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變 化 ……………………………………………………………………42. 圖八. 受試者攝取紅甘藷葉後血漿及尿液中總多酚類的變 化 ……………………………………………………………………71. 圖九. 受試者於實驗期間,血液淋巴細胞經 Con A 刺激之增殖反應變 化 ……………………………………………………………………75. 圖十. 受試者於實驗期間,血液淋巴細胞經 Con A 刺激,體內細胞激素 interleukin-2 之分泌情形 …………………………………………76. 圖十一 受試者於實驗期間,血液淋巴細胞經 Con A 刺激,體內細胞激素. XII.

(14) interleukin-4 之分泌情形 …………………………………………77 圖十二 受試者於實驗期間,血液淋巴細胞經 LPS 刺激,體內細胞激素 TNF-α 之分泌情形 ………………………………………………78 圖十三 受試者於實驗期間,血液淋巴細胞經 ConA 刺激,體內細胞激素 PGE2 之分泌情形 …………………………………………………79 圖十四 受試者於實驗期間,血液淋巴細胞經 LPS 刺激,體內細胞激素 PGE2 之分泌情形 …………………………………………………80 圖十五 受試者於實驗期,當作用細胞與目標細胞之比例為 30: 1 時,PBMC 中 NK 細胞毒殺能力的變化 ………………………………………81 圖十六 受試者於實驗期,當作用細胞與目標細胞之比例為 20: 1 時,PBMC 中 NK 細胞毒殺能力的變化 ………………………………………82 圖十七 受試者於實驗期,當作用細胞與目標細胞之比例為 15: 1 時,PBMC 中 NK 細胞毒殺能力的變化 ………………………………………83 圖十八 受試者於實驗期,當作用細胞與目標細胞之比例為 10: 1 時,PBMC 中 NK 細胞毒殺能力的變化 ………………………………………84 圖十九 受試者於實驗期,當作用細胞與目標細胞之比例為 7.5: 1 時,PBMC 中 NK 細胞毒殺能力的變化 ………………………………………85 圖二十 受試者於實驗期間,唾液中 sIgA 濃度之變化 ……………………86 圖二十一 攝取紅甘藷葉 14 天後,其血漿對 HUVECs 增殖能力的影響…87. XIII.

(15) 圖二十二 受試者攝取紅甘藷葉 14 天後,其血漿對於臍靜脈內皮細胞移動 之影響……………………………………………………………88 圖二十三 受試者攝取紅甘藷葉 14 天後,其血漿對於臍靜脈內皮細胞移動 的定量圖…………………………………………………………89 圖二十四 受試者攝取紅甘藷葉 14 天後,其血漿對於臍靜脈內皮細胞類血 管形成之影響……………………………………………………90 圖二十五 受試者攝取紅甘藷葉 14 天後,其血漿對於臍靜脈內皮細胞類血 管形成的定量圖 …………………………………………………91 圖二十六 受試者攝取紅甘藷葉後其血漿對於臍靜脈血管內皮細胞 metalloproteinase-2 及 metalloproteinase-9 的活性變化………92 圖二十七 受試者攝取紅甘藷葉後其血漿對於臍靜脈血管內皮細胞 metalloproteinase-2 的分泌情形…………………………………93 圖二十八 受試者攝取紅甘藷葉後其血漿對於臍靜脈血管內皮細胞 metalloproteinase-9 的分泌情形…………………………………94 圖二十九 紅甘藷葉粗萃物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生長之情形 ………………115 圖三十. 紅甘藷葉粗萃物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引起的臍靜脈內皮細胞 移動之情形 ……………………………………………………116. 圖三十一 紅甘藷葉粗萃物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引起的臍靜脈內皮細胞 移動之定量圖 …………………………………………………117. XIV.

(16) 圖三十二. 紅甘藷葉粗萃物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引起的臍靜脈內皮細胞 類血管之形成 …………………………………………………118. 圖三十三. 紅甘藷葉粗萃物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引起的臍靜脈內皮細胞 類血管形成之定量圖 …………………………………………119. 圖三十四 紅甘藷葉粗萃物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引起的 MMP-2 活性的 表現 ……………………………………………………………120 圖三十五 紅甘藷葉粗萃物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引起的 MMP-2 活性的 表現量圖 ………………………………………………………121 圖三十六 以西方點墨法分析紅甘藷葉粗萃物作用 HUVECs 24 小時後,對 VEGFR2(KDR)、cadherin、β-catenin 等蛋白質表現量的影 響 ………………………………………………………………122 圖三十七 以西方點墨法分析紅甘藷葉粗萃物作用 HUVECs 24 小時後,對 VEGFR2(KDR)蛋白質表現量的定量圖 …………………123 圖三十八 以西方點墨法分析紅甘藷葉粗萃物作用 HUVECs 24 小時後,對 cadherin 蛋白質表現量的定量圖………………………………124 圖三十九 以西方點墨法分析紅甘藷葉粗萃物作用 HUVECs 24 小時後,對 β-catenin 蛋白質表現量的定量圖……………………………125 圖四十 紅甘藷葉攝取促進鼠體內血管新生作用 ………………………126. XV.

(17) 第一章 緒論 (一)前言. 第一章 緒論 (一)前言 流行病學的調查發現,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取,對癌症及心血管疾 病的預防,具相當強之相關性,是有益健康的食物。蔬菜中除了含有一些 已知的營養素之外,亦含有相當量的植物性化學物質(phytochemicals), 例如類胡蘿蔔素、植物固醇、皂素、多酚類等,特別是多酚類,最近的一 些研究更證實其對心血管及癌症具有保護及預防發生的功能(Hertog et al., 1993; Arts et al., 2001)。 在這些植物性化學物質中,多酚類(polyphenols)扮演了相當重要的 角色,多酚類廣泛存在蔬菜水果中,提供特殊的氣味及顏色,具強烈的抗 氧化能力,保護植物在成長的過程,不受病蟲害侵襲。Cook 等人(1995) 的研究發現,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清除體內自由基的能力,有助於保護體內 組織對抗氧化壓力。國外的一些體外及動物實驗顯示,攝取富含多酚類的 食物,可能可以降低慢性疾病的危險,包括降低發炎反應及抑制氧化壓 力、減少細胞增生、刺激肝臟 phase Ⅱ酵素的表現及抑制血管新生作用等 (Rice-Evans et al., 1996; Duthie et al., 1997; Middleton, 1998; Brakenhielm et al., 2001)。多酚類在的抗氧化及刺激免疫功能的特質,使得它對抗細菌病 毒的作用及毒殺腫瘤細胞上,亦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Watson et al., 2000)。因此,多酚類對健康促進的功能已不容忽視。. 1.

(18) 台灣地處亞熱帶,蔬菜總類繁多,常見的鄉土蔬菜中,不乏多酚類 含量高的品種,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紅甘藷葉(33.4±0.5 mg gallic acid/g), 其次為綠甘藷葉 (含 24.9 mg gallic acid/g),第三則為蕺菜(含 23.0 mg gallic acid/g)。國外的研究顯示,紅甘藷葉(purple sweet potato leaves, PSPL)具有抗氧化及抗突變的能力 (Yoshimoto et al., 2002; Philpott et al., 2004)。 癌症已連續十年蟬連台灣十大死亡原因的榜首,對於積極尋找具有 保健作用的植物刻不容緩。國內外一些研究雖然已經證實葡萄及茶中之多 酚類具有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及促進 apoptosis 的作用,但是葡萄多酚的可 獲性及茶中兒茶素的胃刺激性,都限制了多酚類的攝取,因此,容易獲得 的蔬菜中之多酚類更具研究價值。先前的研究發現,以油炒的方式烹調紅 甘藷葉,其多酚類的外表吸收率為 33%,且能快速地被人體吸收,平均 在攝食後 2-3 小時到達吸收的高峰,並在 24 小時內快速地被人體代謝 (林 雅玲, 2007)。 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長期攝取紅甘藷葉,是否可以改善人體抗氧 化、調節免疫力及血管新生之生理作用,並了解其對於降低癌症風險、預 防心血管疾病的上的重要性。現今大家愈來愈重視利用天然食物達到預防 疾病的發生,希望能藉由此篇研究來探討多酚類對人體之健康效益。. 2.

(19) 第一章 緒 論 (二)文獻回顧. (二)文獻回顧 第一節 多酚類之介紹 一、多酚類化學結構 多酚類廣泛存在植物界,容易自飲食中攝取,多酚類是具有一個以上 之芳香環,並帶有一個以上的氫氧基,經過縮合及加成聚合而成的衍生物。 多酚類是植物之二次代謝產物,通常會和一個以上的醣基結合,使他們傾 向於水溶性。其主要經由 shikimate pathway及acetate pathway 兩種途徑生 成 (Bravo, 1998; Schneider et al., 2000) 。多酚類可提供植物顏色、氣味, 並保護植物免於紫外線、昆蟲、細菌、病毒之侵害 (Treutter, 2005)。多酚 類分布範圍很廣且種類很多,目前已有超過 8000 種以上的酚類化合物結 構被發現,基於化學結構,至少可分為類黃酮(flavonoids) 、phenolic acid、 lignan 和stilbene 四大類(圖一)(Scalbert et al., 2002);飲食中以前二類含 量最多,尤其是 flavonoids。Flavonoids 中又依鍵結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六大 類:黃酮類(flavones,如apigenin、luteolin) 、黃酮醇(flavonols,如quercetin、 myricetin )、 黃 烷 酮 ( flavanones , 如 naringenin 、 hesperidin )、 黃 烷 醇 (flavanols , 如epicatechin 、gallocatechin) 、花青素(anthocyanidins,如 cyanidin、pelargonidin)及異黃酮(isoflavoves,如genistein、daidzein) (圖 二)(Manach et al., 2004)。多數的 flavonoids 以和醣類鍵結的型式存在於 食物中,而少部分的 flavonoids 則以 free from 型式存在,稱為非醣苷 3.

(20) (aglycones)許多研究皆發現,類黃酮化合物及花青素均具有抗氧化的生 理特性(Pietta, 2000)。. Flavonoids (quercetin). Phenolic acid (chlorogenic acid). Stilbene. Lignan. (resveratrol). (enterodiol). 圖一 主要多酚類之化學結構(摘自Scalbert et al., 2002). 4.

(21) 第一章 緒 論 (二)文獻回顧. 圖二 類黃酮之化學結構(摘自Manach et al., 2004) = 5.

(22) (1)類黃酮化合物 是 多 酚 類 中 最 大 之 一 個 分 類 , 其 基 本 結 構 為 diphenylpropanes (C6-C3-C6),可分為 6 個主要的次分類,分別為 flavones、flavonols、 flavanones、catechins、anthocyanidins 及 isoflavones。類黃酮在溶液中具 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能與超氧陰離子、氫氧自由基、脂質過氧化物自 由基作用,並具有再生維生素 E 或維生素 C 的能力 (Rice-Evans, 2001)。 (2)花青素 花青素屬於類黃酮類的天然色素,廣泛存在花卉、蔬菜及水果中, 最常見的花青素是在位置 3 或 3,5 之位置發生醣苷鍵結(glycosylated), 花青素須與醣類形成醣苷,才具有抗氧化活性。許多研究證實,紅葡萄 皮中所含之花青素,對抑制 LDL 之氧化,具有良好的效果 (Nigdikar et al., 1998) 。 常 見 的 花 青 素 包 括 malvidin, oenin, cyanidin, karomanin, pelargonidin, callistephin, peonidin, peonidin-3-glucoside, delphinidin 等 9 種 (Hou et al., 2003)。 (3)酚酸 酚酸依其結構可分成二大類,羥苯甲酸. 及羥肉桂酸. (hydroxycinnamic acid) 。許多研究指出酚酸類化合物也具有清除自由 基、抗氧化及抑制低密度脂蛋白 (LDL) 氧化的作用 (Laranjinha et al., 1996)。. 6.

(23) 第一章 緒 論 (二)文獻回顧. 二、多酚類的食物來源 多酚類廣泛存在於植物體中,包括蔬菜、水果、茶、可可及紅酒均是 良好之來源。Quercetin 是 flavonol 中最為廣泛的一種,其主要之食物來源 為蔬菜及水果,尤其以洋蔥(0.3 mg/g 生重)含量較多 (Hertog et al., 1993)。 每公升紅酒及茶中,約含有 45 mg 之 flavonol (Hertog et al., 1993)。洋香芹 及芹菜是 flavones 主要的食物來源,每公克濕重約含有 0.02-1.8 mg flavones (Crozier A, 1997)。Flavanones 的主要來源為柑橘類水果,每公升柳橙汁約 含有 200-600 mg 的 hesperidin 及 15-85 mg 的 narirutin (Mouly PP, 1994)。 Isoflavones 的主要來源為黃豆,每公克乾重中約含有 1 mg 的 genistein 及 daidzein (Reinli K, 1996)。Flavanol 中的 catechin 主要來源為綠茶、紅酒與 巧克力;anthocyanins 主要來源為草莓、藍苺、葡萄等深紅色水果及紅酒, 而紅酒中之 anthocyanins 平均約為 26 g/L (Frankel EN, 1995)。此外,屬於 phenolic acid 之 caffeic acid 與 chlorogenic acid 多存於蔬菜、水果與咖啡 中。一杯 200 mL 即溶咖啡,約含有 50-150 mg 之 chlorogenic acid (Clifford, 1999)。Stilbenes 並不廣泛存在於人類飲食中,其中的 resveratrol 於紅酒 中約含有 0.3-2 mg/L,是含量較多的 (Frankel EN, 1995)。而 Lignans 最豐 富 的 食 物 來 源 為 亞 麻 籽 , 每 公 斤 乾 重 約 含 有 3.7 g secoisolariciresinol (Manach et al., 2004)。在台灣鄉土蔬菜中,則以紅甘藷葉含 33.4 mg gallic. 7.

(24) acid/g 之多酚類最高,其次為綠甘藷葉(含 24.9 mg gallic acid/g),第三則 為蕺菜(含 23.0 mg gallic acid/g)(湯淑貞, 民國 89 年)。 三、多酚類之吸收與代謝 研究顯示,多酚類如quercetin 經攝取進入腸胃道後,帶有醣苷鍵結的 quercetin(quercetin glucosides),經由 sodium-dependent glucosetransporter (SGLT-1)轉運進入小腸吸收,之後由 cytosolic β-glucosidase水解;或經 由 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2(MRP-2)轉運至淋巴系統中。 另外,quercetin glucosides 也可經由lactase phloridzinhydrolase(LPH)水解 為 quercetin aglycones 後,再以簡單運輸的方式被小腸吸收。腸黏膜中, 非 醣 苷 鍵 結 的 quercetin , 經 由 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 或 phenol sulfotransferase 以鍵結的代謝產物型式運輸至循環系統,或是排出至淋巴 系統中 (Murota et al., 2003)。人體攝入之多酚類經由小腸吸收後,主要由 肝 臟 代 謝 , 肝 臟 中 的 酵 素 如 Ο-methyl. transferase 、. 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s、sulfotransferases 會以鍵結的形式將多酚類甲 基化、葡萄糖醛化或硫化以增加多酚類的親水性,此與某些有毒物質的代 謝過程相似。大部分代謝後之多酚類運至腎臟,由尿液排出,少部分則經 膽汁再排至小腸,經過再吸收作用進入循環系統;而未被小腸吸收之多酚 類,藉由大腸微生物酵素,如 β-glucuronidase 作用後,由糞便排出。而多 酚類經代謝後,極易與 albumin 結合,進而運至體內組織中 (Boulton et al.. 8.

(25) 第一章 緒 論 (二)文獻回顧. 1998; Dangles et al. 2001)。腎臟是多酚類的主要排出器官,有研究指出,給 予受試者攝取富含 flavonoids 之蔬菜與水果,並測量尿液中 flavonoids 之 含量,結果發現,尿液中 flavonoids 的排出量與 flavonoids 的攝取量呈現 正相關之關連;因此可將尿液中多酚類之含量作為一生物指標,用以預測 平日攝取多酚類之多寡 (Nielsen et al., 2002)。 多酚類生體可利用率受一些因素影響,包括多酚類的分子量、醣化、 酯化情形和烹調方式等。過去研究認為,只有少部份之 flavonoid aglycones 可被人體吸收,因為腸道中並無可切斷醣酐鍵結之酵素 (Kuhnau, 1976)。 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給予9 位迴腸造口的受試者,攝食炒洋蔥(主要為 quercetin glycosides) ,及100 mg 純的 quercetin aglycone,結果發現,洋蔥 中 quercetin glycosides 的吸收率 (52%) 大於純的 quercetin aglycone 吸 收率 (24%) (Manach et al., 2005)。亦有相關研究指出,給予 15 位健康受 試者喝紅茶或食用炒洋蔥,結果發現這些多酚類能快速被人體吸收,但是 炒洋蔥的多酚類吸收率是紅茶的一倍 (de Vries et al., 2001)。其他的研究易 發現,給予受試者攝食洋蔥、蘋果或純的 quercetin glucosides,結果發現, 來自於蘋果的 quercetin 及純的 quercetin glycosides,其生體可利用率只有 洋蔥中quercetin glycosides 的30%,而 quercetin 到達血液中最高濃度的時 間,以洋蔥0.7小時最快,蘋果2.5 小時次之,紅茶 9 小時最慢 (Hollman et al., 1997)。此外,若多酚類鍵結的醣類為 rhamnose 時,就必須經大腸中細. 9.

(26) 菌分泌的 rhamnosidases 分解後,才能被人體吸收 (Manach et al., 1995)。 顯示多酚類的吸收及代謝與多酚類的來源、是否有醣苷鍵結、鍵結醣類的 型式有關。此外攝取複合性飲食亦會影響多酚類的生體可利用率。膳食纖 維或高纖飲食中其他成分可促進腸道微生物的生長,或提高醣解酶的活 性,使其較容易轉成不含配醣基的 aglycone,或其他代謝產物如 equol, 進而增加其吸收與生體可利用率 (Lampe et al., 1998)。研究亦發現,一些食 物成分亦會影響或限制多酚類的吸收。Serafini 等人發現,給予受試者飲用 加入牛奶的紅茶或綠茶,牛奶中的蛋白質會影響茶中多酚類的吸收,進而 降低多酚類於體內的抗氧化力 (Serafini et al., 1996)。攝取酒精亦會增加 20% catechin 的排出 (Donovan et al., 2002)。 大部分的 flavonoids 在小腸被吸收後,血漿中的濃度約1-2 小時即可 達到最大值 (Scalbert et al., 2002),但一些研究指出,給予受試者食用富含 quercetin 之洋蔥及蘋果時發現,quercetin 在血液中的半衰期,以洋蔥 的 28 小時最長,蔬果的23 小時次之。 Moon 等人發現,持續攝食含 quercetin 的食物,可使血中quercetin 的濃度上升 (Moon et al., 2000)。. 10.

(27) 第一章 緒 論 (二)文獻回顧. 第二節 多酚類的功能 多酚類近幾年的研究均支持其對健康具有潛在的保護作用,主要的功 能分述如下: 一、 抗氧化的能力 細胞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或是處於高氧化壓力的情況下,都會 產生自由基,這些自由基是否會對生物體造成傷害,與體內自由基的產生 與抗氧化系統之間是否達到平衡有關。生物體內的抗氧化防禦系統,包括 小分子的抗氧化物質,如游離基及單重態氧之清除劑的維生素 E、維生素 C 和 β- carotene 等抗氧化營養素及 superoxide dismutase (Iijima et al.)、 catalase、Se- dependent glutathione-peroxidase (GSH-Px) 等抗氧化酵素; 或 其他物質如:uric acid、GSH、ceruloplasmin、albumin、SH-group 等。還 有協助修補作用的酵素,如 lipase、proteases、DNA excision repair 等負責 修補因氧化傷害而受傷的細胞與組織等 (Vendemiale et al., 1999) 。在抗氧 化分子方面,細胞膜中以維生素 E、細胞質以 GSH 及維生素 C 最為重要, 而這些物質或酵素在動物體抵抗外來的氧化傷害時,均扮演著非常重要角 色。動物體內的抗氧化力及氧化壓力的評估,包括評估血液或是紅血球中 維生素 C、E、GSH、protein carbonyl、TAS 之含量,LDL lag time 及 SOD、 GSH-Px 等之活性。而氧化壓力則可評估血漿中脂質過氧化物 TBARS 及 4-HNE 之含量;以尿液中 DNA 的氧化產物 8-OHdG 的含量等作為指標。 11.

(28) 飲食中富含蔬菜及水果,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及部分癌症的 發生率,抗氧化劑及膳食纖維是蔬菜水果中主要具保護能力的營養素,可 以捕捉自由基,避免自由基對 DNA、蛋白質及脂質過氧化之傷害,而多酚 類即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可與維生素 C 及維生素 E 協同作用,抑制脂 質過氧化物的產生 (Hollman et al., 1997)。過去的研究亦顯示,飲食中的多 酚類亦能夠保護 DNA,避免自由基的傷害 (Ness et al., 1997)。在人體實驗 方面,有研究指出,於飲食中提供多酚類化合物 apigenin,可以增加抗氧化 酵素 erythrocyte glutathione reductase 及 superoxide dismutase 的活性,並且 活 化 erythrocyte catalase 及 glutathione peroxidase 活 性 (Nielsen et al., 1999)。一些流行病學的研究易發現,攝取高 flavonoids 的飲食,可以減少 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發生 (Knekt et al., 1996; Yochum et al., 1999)。另一個相關的研究亦顯示,給予 143 位重度煙癮者每日飲用 4 杯綠 茶或紅茶,連續 4 個月,結果顯著降低其尿中 DNA 氧化傷害性指標(Hakim et al., 2003)。. 二、刺激免疫功能 免疫系統是抵抗細菌、病毒、黴菌…等病原菌侵襲的重要防線,也 是消滅體內變異性細胞、預防細胞癌化的重要防禦系統。然而年齡、壓 力、感染、營養不良等因素,均會導致人體免疫功能下降,導致腫瘤的. 12.

(29) 第一章 緒 論 (二)文獻回顧. 發展及罹病率增加。因此,有效提昇免疫力,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 是確保身體健康的要件之一。人體的免疫系統,可分為二大部分:先天 性免疫能力. (innate immunity) 與 適 應 性 免 疫 能 力. (adaptive. immunity) 。 先天性免疫力又可稱為非特異性免疫反應 (non-specific immune responses) ,一般藉由各種天然食物或營養素來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主 要是提昇此類免疫反應,特別是活化吞噬細胞,並增強其吞噬能力,以 及自然殺手細胞之活性。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是身體消滅細菌入侵的 第一道防線,也具有調控人體的先天性及適應性免疫反應,而自然殺手 細胞(Natural killer)是大型顆粒性淋巴球,既非 B 淋巴細胞,亦非 T 淋巴細胞,不具抗原辨識能力,約佔 5~15﹪左右,能辨識受病毒感染 的細胞或腫瘤細胞上特異醣蛋白結構,並與這些目標細胞結合,將之溶 解殺死,為人體免疫系統重要之第一道防線 (Chandra, 1991; Abbas et al., 2000)。 適 應 性 免 疫 能 力 又 稱 為 特 異 性 免 疫 反 應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s),淋巴細胞 (T 淋巴細胞和 B 淋巴細胞) 的功能可作為特異性 免疫反應的指標,當抗原進入人體,淋巴細胞和專一抗原結合後會被活 化,活化後的重要的特徵即為增殖反應 (proliferation),因此,淋巴細胞 的增殖反應,可用來檢測淋巴細胞功能的指標 (Beisel, 1982)。而 T 淋巴. 13.

(30) 細胞又分為輔助型 T 淋巴細胞 (helper T lymphocyte;CD4+) 及毒殺型 T 淋巴細胞 (cytotoxic T lymphocyte;CD8+) ,其中輔助型 T 淋巴細胞的 主要功能為分泌細胞激素參與細胞型和體液型免疫 (cellular immunity and humoral immunity) ;而毒殺型 T 淋巴細胞則是針對已感染之細胞進 行細胞型免疫反應;在 B 淋巴細胞方面主要是產生抗體來對抗特定的抗 原。 Cytokines 主要由巨噬細胞及輔助型 T 淋巴細胞所分泌,是一群低 分子量的調節蛋白,傳遞細胞間的訊息,能與目標細胞上的接受器結合 後,促進細胞增生、分化、及增加活性。輔助型 T 淋巴細胞可分為 Th1 (T helper 1)及 Th2(T helper 2)二類 ,其中 Th1 細胞分泌的細胞激 素主要為 interleukin-2 (IL-2)、interferon-γ (IFN-γ) ,前者是刺激 T 淋巴 細胞增生的主要因子,後者可活化巨噬細胞、毒殺型細胞及自然殺手細 胞,參與細胞型免疫反應;Th2 細胞主要分泌 IL-4、IL-5 及 IL-10:IL-4 刺激 B 淋巴細胞活化及增殖,使肥大細胞生長,抑制巨噬細胞活化;IL-5 誘導成熟的 B 淋巴細胞分泌抗體 IgA,促使嗜伊紅性球 (eosinophils) 增 生;IL-10 亦促使肥大細胞生長,抑制巨噬細胞活化,屬於體液型免疫 反應 (Semba, 1998)。 此外,人體的消化道及呼吸道是病原菌入侵的主要途徑,如何增強 黏膜性的免疫力(mucosal immunity) ,也就是唾液中 IgA 的分泌,亦是. 14.

(31) 第一章 緒 論 (二)文獻回顧. 評估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標。早期的研究發現,營養狀態會影響人體免疫 功能。Bogden 等人給予受試者補充綜合維生素,進行一個雙盲的 cross-over 實驗,結果受試者在補充 6 個月及 12 個月後,均明顯增加血 漿中維生素 B6、維生素 C、維生素 E、葉酸及 β-胡蘿蔔素的含量,且有 效改善 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 test 的反應(Bogden et al., 1994)。 之後的研究發現,蔬菜水果中的成分,包括營養素及植物化學物質 如茄紅素、黃酮類及多酚類都會影響到免疫系統,包括免疫細胞的增殖 反應及細胞激素的產生 (Ness et al., 1997; Kuntz et al., 1999)。Bub 等人給 予 27 位健康受試者喝富含多酚類的果汁,持續 2 星期,結果增加了淋 巴細胞的增殖能力,亦增加 interleukin-2 的分泌,及自然殺手細胞的 lytic activity (Bub et al., 2003)。Zhu 等人 (1999) 給予 C57/BL6J 老鼠移植 lewis lung carcinoma,及給予 kunming mice 單一劑量的 4-(methylnitrosamino) -1-(3-pyridyl)-1-butanone,結果引起老鼠免疫功能下降,包括 CD4+比 CD8+的比率減少,週邊淋巴球的增殖能力降低,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 降低等,但當給予老鼠綠茶作為飲用水時,明顯改善了老鼠的免疫功能 (Zhu et al., 1999)。. 15.

(32) 三、抗增生能力 一些體外的實驗發現,多酚類具有抑制細胞增殖的能力。Kuntz 等 人篩選超過 30 種的多酚類,進行對人類大腸腫瘤細胞株的細胞增生及 潛在細胞毒性的影響,結果證實多酚類具有抑制細胞增生的能力,且不 具有細胞毒性 (Kuntz et al., 1999)。 Wenzel 等人亦發現類黃酮類可以抑制人類大腸細胞株增生、促進分 化及細胞凋亡(apoptosis) 。他們發現黃酮類可以改善一些基因的表現, 包 括 cyclooxygenase-2 、 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kappa B , 對 於 apoptosis 具高度選擇性 (Wenzel et al., 2000)。多酚類亦會影響細胞週期 mRNA 基因的表現及 DNA topoisomeraseⅡ活性,進而促進 apoptosis 的 發生 (Strick et al., 2000)。目前已有許多研究報告在針對抑制大腸癌細胞 之 生 長 及 調 控 做 相 關 之 研 究 (Schneider et al., 2000; Wolter et al., 2002) 。本實驗室之前的研究亦顯示,以不同濃度的紅甘藷葉粗萃物處 理人類結直腸癌細胞株(HT-29) ,具有抑制細胞生長及誘導細胞凋亡之 現象(黃氏,2006)。. 四、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 血管新生作用是指由已存在之血管層中發展出新血管的過程。在正常 生理情況下,血管新生作用僅發生於胚胎發育、女性生殖週期和傷口癒合. 16.

(33) 第一章 緒 論 (二)文獻回顧. 時,且受到嚴格的管控。臨床上發現癌症、動脈硬化、類風濕性關節炎、 糖尿病所引起的視網膜病變,都與過多血管新生作用有關 (Kim et al., 1993)。1971 年 Folkman 首先提出抑制血管新生可以防止腫瘤的生長,隨 後又證實腫瘤的侵襲及轉移受血管新生影響 (Folkman et al., 1991; Kerbel et al., 2002)。腫瘤細胞在低氧壓、低 pH 值、淋巴細胞浸潤的狀態下,均 會促進腫瘤細胞、血管內皮細胞釋放出促進血管生成的物質,包括血管內 皮細胞生長因子 (VEGF) 及 angiopoietin family 等,促進血管新生,使腫 瘤細胞獲得足夠氧氣及營養得以繼續成長,如果可以抑制腫瘤的血管生 長,阻斷營養供應系統,就能夠抑制腫瘤的生長及轉移 (Zhong et al., 1998) 。 目 前 研 究 具 有 抑 制 血 管 新 生 作 用 的 食 品 成 分 包 括 Soybean phytochemicals、綠茶中的 EGCG 及葡萄中的 resveratrol,而 EGCG 及 resveratrol 均屬於多酚類化合物。 Jung 等人在細胞培養實驗中發現,綠茶的多酚類萃取物 EGCG 可 以抑制 CACO-2 大腸腫瘤細胞株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的表現 (Jung et al., 2001)。Igura 等人的實驗結果亦顯示 resveratrol 及 quercetin 具有抑制胎牛動脈內皮細胞生長,且 resveratrol 具有抑制血管 內皮細胞類血管的形成 (tube formation) 之作用 (Igura et al., 2001)。在 in vivo 的動物實驗中,於老鼠腹腔注射 EGCG 亦可減少腫瘤的生長、下 降微血管的密度、抑制血管新生作用 (Jung et al., 2001)。Lin 等人以臍靜. 17.

(34) 脈血管內皮細胞 (HUVECs) 之培養模式,結果亦顯示 resveratrol 具有抑 制 VEGF 所引起的血管新生現象,其機制為透過終斷 ROS-dependent Src kinase 活化及隨後的 VE-cadherin tyrosine 磷酸化 (Lin et al., 2003)。. 五、多酚類與細胞週期(Cell cycle)調控之影響 細胞由一個增殖為二的過程稱為細胞週期。細胞開始進行細胞核分裂 到細胞分裂成兩個獨立子細胞時期稱為細胞分裂期Mitosis (M) phase,兩個 細胞分裂期之間稱為間期 (Interphase),間期又可分為Gap 0, Gap 1, S , G 2 phase。細胞週期進行當中,可有3個檢查點 checkpoints 來決定細胞週期的 走向是停滯 (arrest) 或前進 (progression)。當DNA受損時,週期便無法通 過checkpoint 而停滯 ( arrest),此時細胞內會進行DNA的修復,無法修復時 便選擇走向凋亡 (apoptosis),以避免錯誤遺傳至下一代 (Smith et al., 1996)。調控細胞週期進行的蛋白主要為 cyclins,而調控cyclins 活化的則 是cyclin-dependent kinases (Cdks) ,當 cyclins 與Cdks 形成複合物時,Cdks 才具有激酶活性,可活化下游蛋白分子的作用,因此 cyclins-Cdks 複合物 的結合與分解調控整個細胞週期的進行。目前已知至少有8 種 cyclins 的 存在,cyclins A 與B 123被稱為 mitotic cyclins,穩定的存在於間期,但在 mitosis 時會迅速分解,Cyclin C、D 以及E,主要存在於 G1 時期,並在. 18.

(35) 第一章 緒 論 (二)文獻回顧. G1-S 的過渡期間被分解 (Tyson et al., 1996)。Cyclin-dependent kinases (Cdks) 是一群蛋白激酶家族,會和特殊的 cyclins 結合而被活化。目前已 知共有 7 種 Cdks 被發現,分別是 Cdc 2(又稱為Cdk1)、Cdk2、3、4、5、 6、7 。細胞在 G0/G1 時期,Cdk4、6 會和 cyclin D 家族結合;而 Cdk2 也會與 cyclin D 家族結合,但主要還是在 G1 及G1-S 過渡期與 cyclin A 及E 結合。cdc 2 主要存在S、G2 以及M 時期,並與 cyclin A 及 B 結合。 而 cyclin H 則會和 Cdk 7 形成一具有酵素活性的複合物,進而活化 cdc 2 (Cdk1) 及Cdk2 (Andersen et al., 1997)。 Wolter 等人發現使用 resveratrol 處理人類大腸腺癌細胞 Caco-2細胞 株,結果發現抑制細胞增生具有 dose-response作用,resveratrol濃度提高至 50 micromol/L , 可 使 細 胞 靜 止 於 S phase , 並 且 降 低 cyclin D1 及 cyclin-dependent kinase (cdk) 4 的蛋白質表現量 及促進 cyclin E 及 cyclin A的蛋白質表現量 (Wolter et al., 2001)。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是茶 中主要之多酚類,Chen 等人給予NBT-II 膀胱癌細胞分別處理不同濃度的 EGCG ,結果發現細胞處與 20 micromol/L EGCG 48小時後,明顯下降 cyclin D1, cyclin-dependent kinase 4/6 等蛋白質的表現,並且出現DNA ladder等apoptosis現象(Chen et al., 2004)。. 19.

(36) 六、多酚類與細胞凋亡的相關研究 細 胞 凋 亡 Apoptosis 又 稱 為 計 畫 性 死 亡 programmed cell death , apoptosis 在生物體內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Kerr et al., 1972)。生物體有缺 陷而不能正常的進行細胞凋亡(defects of apoptosis) ,則會引起細胞不正常 的增生或導致癌細胞的發生。細胞凋亡形態學上變化,早期時,會在細胞 核周圍出現染色質濃縮 (chromatin condensation ),細胞膜周圍突起會回 縮,細胞變圓,接著細胞核分葉作用產生 (fragmentation of nuclear ),當 lamins and actin filaments 被分解後細胞開始皺縮 ( shrinkage ),細胞膜形成 小泡 ( membrane blebbing );到了晚期,細胞核會開始發生裂解,然後形成 凋亡小體 ( apoptotic bodies )。目前已知有兩個機轉可以調控細胞凋亡現 象,第一個作用機轉是經由 caspase(caspase-dependent)機轉活化而引起 細胞凋亡. (Nguyen et al., 2003) 。 第 二 個 作 用 機 轉 是 經 由. caspase-independent 機轉 (Muzio et al., 1996)。 (一) caspase dependent 機轉:又包含兩種途徑 (1)The extrinsic apoptotic pathway 外在路徑 經由細胞外死亡接受體(death receptor)如 TNFR1(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CD95 (Fas)或TRAIL (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等許多訊息傳遞,外在路徑在細胞凋亡的過程中扮 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最後活化 caspase cascade 而引起細胞凋亡。. 20.

(37) 第一章 緒 論 (二)文獻回顧. ( 2.) The intrinsic apoptotic pathway 內在路徑 細 胞 內 粒 線 體 釋 放 出 cytochrome c 和 Apaf-1 結 合 , 進 而 活 化 caspase-9 , 最 後 啟 動 caspase-3 活 化 而 引 起 細 胞 凋 亡 。 所 以 caspase-3 的活性偵測,通常是一個細胞凋亡的指標。 (二) caspase-independent 途徑而引起細胞凋亡,如透過 endonuclease G 或 apoptosis-inducing factor (AIF)等來啟動細胞凋亡。 從文獻回顧得知,維生素C對於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之內皮細胞 apoptosis會有抑制的效果,因為維生素C會抑制 cytochrome C 從粒腺體釋 出,干擾內皮細胞 apoptosis signaling,接著抑制 caspase-9的活化 (Rossig et al., 2001)。Delmas等人發現,以resveratrol 處理不同大腸腫瘤細胞株,活化 多種引發細胞凋亡的 caspases,並促進 cytochrome C 從粒腺體釋出,證實 Fas signaling pathway 的 確 是 resveratrol 誘 發 細 胞 凋 亡 的 途 徑 之 一 (Delmas et al., 2003)。Quercetin 是蔬菜中最常見的 flavonoid,Choi 等人以 Quercetin 處理人類乳癌細胞株 MCF-7, 24小時後發現,細胞週期靜止於 G2/M phase,cyclin B1 及cyclin B1相關之 Cdc2 kinase 蛋白質表現明顯下 降,Quercetin 處理48小時後,明顯增加 Cdk-inhibitor p21CIP1/WAF1 蛋白 質表現 (Choi et al., 2001)。在 Wenzel 等人的研究中發現,flavones 可以藉 由改變 COX-2 及 NF-κB 兩種基因 mRNA expression而誘導人類大腸腫 瘤細胞HT-29的apoptosis (Wenzel et al., 2000)。由上述實驗發現,抗氧化營. 21.

(38) 養素或植物性化學物質可能透過不同的機轉,活化腫瘤細胞凋亡 (apoptosis)之機制。. 第三節 紅甘藷葉的介紹 一、 紅甘藷葉的簡介 甘藷 (Sweet potato) ,俗稱蕃薯,因其肉色的不同可分為:紅藷、黃 藷、白藷及紅山芋等。甘藷的學名為 Ipomoea batatas L.,屬於旋花科 (Convolvulaceae),係為一年或多年生之蔓生草本植物,具有匍匐地面生 長的特性。其莖細長、葉面光滑且內含乳汁,葉片為心臟形或寬卵形,基 部則呈心型或截型,先端短尖或漸尖,全緣或不整狀缺刻,開漏斗狀之合 瓣花,呈白色或淡紫色。原產於熱帶美洲,為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重要的糧 食作物,並可做為飼料與工業原料。台灣甘藷的栽培是在十七世紀荷蘭人 佔據台灣期間,由福建傳入台灣開始栽種,民國 40 至60 年間為生產的鼎 盛時期。當時甘藷為農村副業重要的自給飼料及輔佐糧食。但隨用途的變 遷,進口的玉米取代其飼料之功能,需求量因而銳減,栽培面積亦逐年降 低。然而,最近因國人飲食及膳食形態的改變,食用或食品加工用之甘藷 及甘藷葉逐漸又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甘藷葉的栽培土壤以富含有機質之黏 質壤土為佳,在夏季高溫多濕的環境條件下,極適合其生長與發育。且因. 22.

(39) 第一章 緒 論 (二)文獻回顧. 甘藷葉病蟲害發生率較低、農藥使用較少,且對颱風及豪雨亦比其他葉菜 類的抗性強,同時其所具有之高再生能力,可在短時間內恢復生長,迅速 供應市場以解決夏季蔬菜供應不足的困擾,是良好之夏季蔬菜來源(台灣 省農業試驗所,1993) 。 二、 紅甘藷葉相關之研究 紅甘藷葉(purple sweet potato leaf),其主要營養成分與甘藷葉相似, 根據台灣地區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之成分分析,每 100 g 甘藷葉中約含有 30 大卡熱量、3.3 g 粗蛋白、0.6 g 粗脂肪、4.6 g 醣類、3.1 g 膳食纖維、 1269.2 RE 維生素A、19 mg 維生素 C,但在植物化學因子部分,紅甘藷葉 較一般綠甘藷葉具有較高的總多酚含量(33.4 ±0.5 mg gallic acid/g) (湯氏, 2000)。此外,許氏等人(2000)以HPLC分析數種蔬菜中類黃酮含量。結 果顯示,紅甘藷葉中的 Myricetin、Quercetin 及 Luteolin 含量皆位居多種 常見蔬菜中的第一,說明紅甘藷葉為一高多酚類蔬菜(表一) 。先前有研究 指出甘藷本身具有抗氧化功效 (Hayase et al. 1984; Cao et al. 1996),而甘藷 葉 亦 具 有 抗 致 突 變 性 、 抗 微 生 物 活 性 及 抑 制 ACE ( angiotension I converting enzyme )活性等功能 (Yoshimoto et al., 1999)。分析日本當地的 Ayamurasaki 紫色品種之甘藷葉水溶性萃取物發現,當中的主要成分為花 青素(YGM-3 and YGM-6)和漂木酸(chlorogenic acid) ,經實驗發現此萃 取物可以有效的抑制ACE 活性,預防心血管疾病,且 YGM-3 與YGM-6. 23.

(40) 亦具有抗突變活性,原因為 YGM-3 與YGM-6 的結構上具有多個 OH 基,與抗氧化功能具有密切的相關性 (Oki T, 2002)。台灣本土生產的紅甘 藷葉對於健康之效益也有相關之文獻,如:紅甘藷葉甲醇萃取物具有抑制 脂質過氧化物MDA生成之能力(湯氏,2000) ,且對淋巴細胞的DNA 氧化 損傷具有顯著抑制效果(黃氏,2003) ,為一種具有強抗氧化力之鄉土蔬菜。 此外,在動物實驗中,也發現給予紅甘藷葉的補充,具有延緩經致癌物質 (DMH)誘導Wistar 大白鼠結直腸癌之生成作用(鄭氏,2005),對於癌 化過程具有保護作用。在細胞學的實驗方面,給予人類結直腸癌細胞株 (HT-29),處理不同濃度之紅甘藷葉粗萃物,結果發現,隨著紅甘藷葉粗 萃物的處理濃度增加,可以明顯抑制細胞生長及誘導細胞凋亡之現象發生 (黃氏,2006)。. 24.

(41) 第一章 緒 論 (二)文獻回顧. 表一、數種蔬菜水解液中黃酮醇及黃酮之HPLC 分析結果 Table1. Results of HPLC analysis of flavonols and flavones in the acid hydrolysates of several vegetables. (許氏,2000). 25.

(42) 第一章 緒論 (三)研究動機與目的. (三)研究動機與目的 多酚類廣泛存在蔬菜水果及一些嗜好性飲料如咖啡及茶中,一些研究 雖然已經証實多酚類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甚至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增 生,控制細胞週期的基因表現,並促進細胞程式凋亡(apoptosis)的發生。 其抗氧化的特質,使得其對心臟血管健康、癌症預防,具有保護的效益。 台灣鄉土蔬菜紅甘藷葉雖然是多酚類含量最高的一種蔬菜,國內亦有研究 詳細分析其多酚類的含量。但是其多酚類的人體吸收情形及其對營養生理 或生化上的效應,則並無任何文獻支持。我們實在有必要對台灣常見蔬菜, 其多酚類之生體可利用率及其對健康促進的影響作進一步的探討。因此, 本研究以台灣鄉土蔬菜中,多酚類含量較豐富的紅甘藷葉作為研究材料, 並分別進行體外及人體試驗來探討: 1. 紅甘藷葉其多酚類之生體可利用率。 2. 長期攝食紅甘藷葉對人體抗氧化狀態、免疫調節及血管新生之影響。 3. 紅甘藷葉萃取物對於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 26.

(43) 第二章 實驗內容. 第二章. 實驗內容. 第一部分 紅甘藷葉的多酚類及黃酮類化合物之生體可利用率 第二部分 長期攝取紅甘藷葉對人體的抗氧化、免疫調節作用及血管新生的 作用 第三部分 紅甘藷葉之多酚類萃取物對血管新生的作用. 27.

(44) 第一部分 紅甘藷葉之多酚類及黃酮類化合物的生體可利用率 一、實驗目的: 紅甘藷葉中主要的多酚類成份為黃酮類化合物及花青素(許氏,2000), 本研究擬先探討短期攝取紅甘藷葉後,其總多酚類及黃酮類化合物的生體可利 用率。. 二、 實驗設計與流程 (一)實驗流程. 低多酚類飲食. 排空期. -7 天. 0h. 0.5h. 1h. 2h. 3h. 6h. 12h. 24h. 攝取 200 g 油炒的紅甘藷葉. (二)實驗設計 受試者於實驗期前,均詳細告知飲食限制與注意事項,並給予低多酚 類食物建議表。受試者進入實驗期前一周及實驗當天,需攝取低多酚類飲 28.

(45) 第二章 第一部分 紅甘藷葉之多酚類及黃酮類化合物的生體可利用率. 食。經一星期的低多酚類飲食控制後,實驗當天早上,受試者空腹來實驗 室,填寫基本資料並進行體位測量,放置好留置採血針管,抽取空腹血, 請受試者攝食一份上述方法製備的紅甘藷葉,並抽取攝食後第0.5、1、2、 3、6、12、24 小時的血液。收集的血液樣品經過離心(1000 × g,15 分鐘) 後,分離出血漿,分裝後置於-70℃保存。. 三、實驗方法 (一)材料與方法 1. 紅甘藷葉 由台大植物所種植,採收後以冷藏宅急便的方式送至實驗室,剪除莖 梗及老葉後進行清洗,冷藏備用。 2. 烹調製備 將不銹鋼鍋加熱後,置入10 mL 的大豆沙拉油,待油熱至開始有油煙 出現約 220℃ 後,放入 200 g 紅甘藷葉及 15 mL 的水,大火快炒 1 分 鐘後,以 2 g 鹽調味。 3. 受試者選取 選取 6 位健康受試者,年齡 20-30 歲之間,沒有抽煙習慣及腸胃不 適症狀,經告知實驗目的及詳細流程,徵求受試者同意並簽署同意書後進 入實驗。 29.

(46) (二)實驗分析項目 1. 紅甘藷薯葉的分析 (1)前處理 採收之紅甘藷葉以冷藏宅急便的方式送至實驗室後,剪去多餘的莖及 梗後秤重,進行清洗,再以冷凍乾燥的方式去除水分,再次秤重,以計算 水分含量。之後以磨粉機將乾燥蔬菜研磨成粉末狀,保存於-20℃冰箱中, 以進行後續的測定。 (2)紅甘藷葉中黃酮類化合物的分析 取 0.2 公克乾燥的紅甘藷葉粉末,加 5 mL MeOH : acetic acid : water = 50 : 3.7 : 46.3,混和均勻,放在 4℃下作用 16 小時,離心取出上清液,冰 於 4℃備用,剩下的沈澱物再加一次 5 mL MeOH : acetic acid : water = 50 : 3.7 : 46.3,放在 4℃下作用 16 小時,離心取出上清液,混合之前的上清液, 進行冷凍乾燥。乾燥後的萃取粉末,加 1M HCl 2.5 mL 在 100℃下隔水加 熱 2 小時後,以氮氣吹乾後,加 1 mL mobile phase 溶解後,在離心一次去 除雜質,並以 Millopore 過濾 (0.22μm) 後,進行 HPLC 的分析 HPLC 的分析條件: Column:Luna 5 μ C18 (250*4.6 mm) (Phenomenex,新丹) Mobile phase:MeOH: ACN: water = 40: 1 5: 45 in 1.0% phosphoric acid Pump:Jasco PU-2080 Plus 30.

(47) 第二章 第一部分 紅甘藷葉之多酚類及黃酮類化合物的生體可利用率. Detector:Jasco UV-975 Sampler:Jasco AS-950 Flow rate:1.0 mL/min 波長:365 nm 標準品:Myricetin、Quercetin、Kaemperol、Isorhamnetin 均購買自 Sigma 公司 (3)紅甘藷葉中總多酚類的分析 (a)萃取 取 0.1 公 克 冷 凍 乾 燥 的 紅 甘 藷 葉 粉 末 於 離 心 管 中 , 加 入 5 mL methanol,用震盪混合器混合均勻,再利用旋轉混合器連續萃取 30 分鐘 後,離心 5 分鐘(1,000 × g,4℃),取其上清液,重複步驟三次。之後 加入 5 mL methanol,不需再使用旋轉混合器,直接震盪均勻後 5 分鐘 (1,000 × g,4℃),取其上清液,重複至上清液無顏色為止,匯集所有上 清液,即得紅甘藷葉之萃取液。 (b)總多酚類含量之測定 於 100 μL 的萃取液中加入 2.0 mL 之 2﹪Na2CO3,混合均勻後靜置 2 分鐘。加入100 μL 的50 ﹪Folin-ciocalteau’s phenol reagent(Merck Co., 109001),混合均勻後於室溫下靜置 30 分鐘。利用分光光譜儀,於波長 750 nm 進 行 比 色 分 析 。 並 以 去 離 子 水 取 代 萃 取 液 , 以 作 為 blank. 31.

(48) (Singleton VL, 1965)。 ※ 標準曲線之製作: 以 Gallic acid(Sigma Co., G7384)為標準品,利用以 0.3 ﹪HCl 酸化 的 methanol / water(60:40,v/v)溶液,分別調配出不同濃度的標準液 0.001~1.0 mg/mL,再依上述方法測出吸光值,而求得標準曲線。將所得樣 本的吸光值,利用標準曲線計算樣本中多酚類的含量,所有多酚類含量均 以 Gallic acid equivalent(GAE)表示。. 2. 血漿中總多酚類含量之測定 取 500 μL 的血漿置於離心管中,加入 1.0 mL 的 1.0 mol/L HCl,震 盪60 秒,水浴 37℃、30 分鐘。加入 1.0 mL 的 2.0 mol/L NaOH in 75﹪ methanol,震盪 3 分鐘,37℃、30 分鐘。再加入1.0 mL 的0.75 mol/L MPA (metaphosphoric acid)後,離心(1000 × g)10 分鐘,取出上清液,冰浴、 避光。下層再加入1.0 mL 的1:1(v/v)acetone:water,離心(1500 × g) 10 分鐘,取出上清液。將上述 2 次的上清液混合後,避光、過濾,即得 血漿中之多酚類萃取液,再依上述總多酚類的測量方式測定。. 3. 血漿中黃酮類化合物的分析 取 1 mL 血漿樣品,加入 110 μL 0.78 M sodium acetate buffer (pH 4.8)、 32.

(49) 第二章 第一部分 紅甘藷葉之多酚類及黃酮類化合物的生體可利用率. 100 μL 0.1 M ascorbic acid 及 50 μL β-glucuronidase ( type HP-2, Sigma,5000 Uβ-glucuronidase, 375 U sulfatase ),在 37℃水浴下作用 17 小時,加入 500 μL acetonitrile,以 14,000 ×g 離心 10 分鐘,取 600 μL 上清液進行真空乾 燥,最後加 100 μL mobile phase ( MeOH:ACN:water = 40:15:45 in 1.0 % phosphoric acid ) 進行溶解,再離心一次取上清液進行 HPLC 的分析。標準 曲線的製作以空白血漿(經過一星期低多酚類飲食的空腹血漿)加入標準 品後,進行上述的處理後,進行 HPLC 的分析,HPLC 的分析條件同上述。. (三)統計分析 所有數據以 mean±SD 表示。. 四、結果 第一節 紅甘藷葉的多酚類化合物之分析 紅甘藷葉去除梗及爛葉,其廢棄率為 49.75%,以冷凍乾燥的方式 乾燥後,其含水量為 85.25 %。利用 Folin-ciocalteau’s phenol reagent 分析其 總多酚類的含量,其總多酚類的含量為 32 ± 3.1 mg GAE/g dry wt,相當於 每 100 公克新鮮的紅甘藷葉中,含有 472 mg GAE 的總多酚類物質(表二)。 以 HPLC 來分析紅甘藷葉的成分如圖三,經過多次調整 mobile phase 的比例, 33.

(50) 結果顯示,可以清楚的將每一個 peak 分開,為了確認 peak 的正確性,將紅甘 藷葉的樣品分別加入不同的標準品,當標準品加入時,與標準品相同的物質, 其 peak 高峰會明顯增加,用以確認紅甘藷葉中的成分確實為此標準品(圖四) 。 經過 HPLC 的分析後發現,每公克乾重的紅甘藷葉含有 545.7± 209.4 μg 的 Myricetin、454.7±48.6 μg 的 Quercetin、77.6 ± 2.7 μg 的 Kaemperol 及 53.1±3.1 μg 的 Isorhamnetin,如表二所示。. 第二節 受試者攝取紅甘藷葉後,血漿中多酚類及黃酮類化合物的分析 受試者攝取 200 公克的紅甘藷葉,共提供 5.6 mol 的多酚類,其在烹 調過程的損失為 17%,所以實際攝入的紅甘藷葉多酚類為 4.7 mol(表 三) 。攝取 200 公克紅甘藷葉後,血漿中多酚類的濃度如圖七所示,結果顯 示,血漿中多酚類的濃度快速地上升,於 1 小時到達血漿中最高濃度,其 最高濃度為 1.9±0.4 μmol/L。血漿中的多酚類亦快速被人體代謝,於 6 小時 回到基礎值。計算其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 AUC)為 9.2±1.0 μmol‧h/L,除以所攝入的紅甘藷葉多酚類的含量,其生體可利用率為 2.0±0.2 h/L,如表三所示。 血漿中黃酮類化合物的分析圖如圖六(A)所示,結果顯示,可以清楚 的將每一個 peak 分開,同時亦將血漿樣品分別加入不同的標準品,以確認其 析出的 peak 為實驗所要分析的黃酮類化合物,如圖六(B)所示。對照標準 34.

(51) 第二章 第一部分 紅甘藷葉之多酚類及黃酮類化合物的生體可利用率. 曲線後,分別計算血漿中各黃酮類化合物的濃度。受試者攝取紅甘藷葉後 24 小時內,其血漿中黃酮類化合物的濃度變化如圖七,結果顯示 Myricetin、 Kaemperol、Isorhamnetin 在攝取紅甘藷葉後 2 小時,均出現血漿濃度的高 峰值,Quercetin 則在攝取紅甘藷葉後 3 小時,出現血漿濃度的高峰值,在 24 小時後,所有的黃酮類化合物均降至最低濃度。Kaemperol、Isorhamnetin 在第 0 小時有一個高峰值,可能是測量過程有些干擾物質影響,而紅甘藷 葉中的 Myricetin 的含量雖然很高,但其吸收率似乎不如 Quercetin 好。. 35.

(52) 表二、紅甘藷葉成分分析 Table2. The components of purple sweet potato leaves1. Component. Concentration. water(%). 85.3. Total polyphenol 32±3.1 (mg GAE/g dry wt) Myricetin(μg/g dry wt). 545.7±209.4. Quercetin(μg/g dry wt). 454.7±48.6. Kaemperol(μg/g dry wt). 77.6±2.7. Isorhamnetin(μg/g dry wt). 53.1±3.1. 1. Resutls were expressed as mean ± SD of triplicate analysis.. 36.

(53) 400. 3)3.427. 350. 11)7.657. 450. 8)5.913. 1)2.640 2)3.140. 500. 30)29.800. 29)27.407. 28)26.187. 27)23.357. 26)21.440. 25)19.937. 20)14.573 21)15.397. 18)12.457 19)13.243. 50. 15)10.563 16)11.090 17)11.607. 100. 12)8.517 13)9.133. 150. 9)6.393 10)6.967. 5)4.593 6)5.003 7)5.380. 200. 22)16.187 23)16.710. 250. 24)17.643. 14)9.640. 300 mv. 4)3.963. 第二章 第一部分 紅甘藷葉之多酚類及黃酮類化合物的生體可利用率. 0 0. 5. 10. M. Q. 15. K I. 20. 25. 30. minutes. 圖三、紅甘藷葉黃酮類化合物之 HPLC 的分析圖 Fig 3. Graphy of HPLC analysis of flavonols and flavones in the acid hydrolysates of purple sweet potato leaves. M: Myricetin Q: Quercetin K: Kaemperol I: Isorhamnetin. 37.

(54) 0. Fig 4. 38 50. 5 10 19)18.227. 15. standards. 20 minutes 21)22.203. 25 30. 50. 0 35 40. 紅甘藷葉+ Kaemperol(K)標準品 5)4.413. 0 5 10 15 20. 21)23.410 22)23.823. 20. 20)21.647. 19)20.203. 18)17.920. 15 minutes. 17)16.723. 16)15.440. 100. 14)13.343. 150. 15)14.287. 100. 12)11.390. 200. 10. 13)12.033. 400 11)10.337. 紅甘藷葉+ Myricetin(M)標準品 5. 10)9.860. 0. 9)7.967. 20. 6)5.177. 23)19.650. 27)27.583. 26)25.320. 25)24.087. 24)21.310. mv. 7)5.540. 1)2.573 2)3.123 3)3.373 4)3.813. 12)8.903. 21)18.147 22)18.437. 20)16.327. 19)15.383. 17)13.303 18)14.060. 14)10.913 15)11.447 16)12.137. 13)9.617. 11)7.863. 8)6.383 9)6.717. 5)4.350 6)4.703. 7)5.940. 10)7.697. 14)9.780. 200. 8)6.653. 0. 1)2.537 2)3.123 3)3.320 4)3.677. 15. 25)21.097. 24)18.507. 22)16.913 23)17.533. 21)16.180. 20)14.853. 19)13.783. 18)12.923. 15)10.820 16)11.437 17)11.867. 13)9.233. 11)8.063 12)8.590. 8)6.413 9)6.983. 1)2.573 4)3.980. 350. 7)5.773. 150. mv. 10 minutes. 24)28.687. 23)25.570. 5. 22)23.573. 0. 20)19.767. 50. 18)16.887. 100. 5)4.613. 250. 16)14.490 17)15.433. 12)10.410. 2)3.150 3)3.437. 10)7.183. 6)5.187. 450. 13)11.337 14)12.443 15)13.147. 10)8.453. 6)5.350. 150. 11)8.993. 250 8)6.923. 200. 9)7.500. 300. 1)2.570 2)3.117 3)3.353 4)3.753. mv 300. 7)6.083. 5)4.560. mv. 500. 400. 400. 0 25 30. 紅甘藷葉+ Quercetin(Q)標準品. 350. 200. 300. 250. 0. minutes 25. 紅甘藷葉+ Isorhamnetin(I)標準品. 圖四、紅甘藷葉多酚類萃取物加入不同的標準品後的 HPLC 的分析圖. Graphy of HPLC analysis of flavonols and flavones in the acid. hydrolysates of purple sweet potato leaves after adding different.

(55) 第二章 第一部分 紅甘藷葉之多酚類及黃酮類化合物的生體可利用率. Concentration (µmol/L). 2.5 2.0 1.5 1.0 0.5 0.0 0. 5. 10. 15. 20. 25. Time (hr). 圖五、受試者攝取紅甘藷葉後 24 小時內,血漿中總多酚類的含量變化 Fig 5. The change of plasma polyphenols level after consuming purple sweet potato leaves. 39.

(56) 表三、紅甘藷葉之多酚類的生體可利用率 Table 3 Bioavailability of polyphenols in human after comsumption of purple sweet potato leaves1 Oral dose. 4.7 mol GAE. AUC2. 9.2±1.0 μmol‧h/L. Bioavailability3. 2.0±0.2 h/L. Tmax. 1h. Cmax. 1.9±0.4 μmol/L. 1.. Values are mean ± SD, n=6. 2.. AUC: area under the curve. 3. . Bioavailability means AUC/ Oral dose. 40.

(57) 2)3.107. 1)2.510. 第二章 第一部分 紅甘藷葉之多酚類及黃酮類化合物的生體可利用率. 9)13.730. 8)13.203. 7)8.970. 6)8.247. 5)6.060. 4)5.597. 3)4.700. mv. 5. 0. 5. 10. 15. 5)5.300. minutes. 9)12.367. 25. mv. 20. 10)13.093. 1)2.413 2)2.573. 30. 7)7.957. 35. 15. 8)8.650. 6)6.200. 5. 4)4.213. 3)3.097. 10. 0 0. 5. 10. 15. minutes. M. Q. K. I. 圖六、受試者攝取紅甘藷葉後,血漿中多酚類分析圖 (A)攝取紅甘藷葉後 2 小時血漿多酚類分析圖 (B)攝取紅甘藷葉後 2 小時的血漿加入標準品後的多酚類分析圖 Fig 6 Graphy of HPLC analysis of flavonols and flavones in serum after consumption of purple sweet potato leaves. (A) Graphy of HPLC analysis of flavonols and flavones in serum after consumption of purple sweet potato leaves for 2 hours. (B) Graphy of HPLC analysis of flavonols and flavones in serum after consumption of purple sweet potato leaves for 2 hours and adding different standard to confirm these peaks. 41.

(58) 25.00 濃度(ug/L). 20.00 15.00 10.00 5.00 0.0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小時. Myricetin. 濃度(ug/L).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0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小時. Quercetin. 600.00 濃度(ug/L).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0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小時. Kaemperol. 1000.00 濃度(ug/L).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0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小時. Isorhamnetin. 42. 圖七、受試者攝取紅甘藷葉後 24 小時內,血漿中黃酮類化 合物的含量變化 Fig 7 The change of plasma flavonols and flavones level after consuming purple sweet potato leaves. Resutls were expressed as mean ± SD(n =6).

Referanslar

Benzer Belgeler

Blasco-Fontecilla ve arkadafllar› (2005) ise, yaklafl›k 1 y›ld›r parazitoz ve k›skançl›k heze- yanlar› bulunan 74 yafl›ndaki kad›n hastada 300 mg/gün ketiyapin ve

Klinik olarak RA hastalar›ndaki servikal tutulum esas olarak atlanto-aksiyel subluksasyon (AAS) (%65), odontoidin süperiora migrasyonu (%20) ve subaksiyel subluksasyon (SAS) (%15)

Öznel bir psiflik hâlin, afla¤› yukar› efl- zamanl› olarak fakat uzakta oluflan, eflzamanl›l›k nite- li¤e sâhip, nesnel bir olay›n asl›na uygun yans›mas›

of Psychiatry Sedat ÖZKAN, MD, Prof.. of Psychiatry Mine ÖZMEN,

Klini¤imizde, medikal tedavi ile fasial sinir paralizisinde iyilefl- me sa¤lanamam›fl, ENMG ile sa¤ fasial sinirde tam aksonal dejene- rasyon tespit edilmifl olan, Ramsay-Hunt

Grup I ve Grup II’de WOMAC a¤r› skoru, WOMAC GYA skoru, anksiyete ve depresyon skorlar›nda TS istatistiksel olarak çok anlaml› düzelme tespit edildi (p<0,001) (Tablo 3)..

İncelenen işletmelerde işletme başına ortalama hayvan sayısı 49 baş, sağılan hayvan sayısı 22 baş, inek başına günlük ortalama süt verimi 22 kg ve ortalama laktasyon

Nanofiltrasyon denemelerinden elde edilen permeatların sakkaroz içerikleri üzerine basınç, sıcaklık ve permeat/retentat oranı faktörlerinin etkile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