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nuç bulunamadı

辨可下病脈證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辨可下病脈證篇"

Copied!
3
0
0

Yükleniyor.... (view fulltext now)

Tam metin

(1)

※辨可下病脈證篇-條文 1

大法:秋宜下。

〔註〕: 天至秋則氣降,物至秋則成實,實則宜下。凡邪在下者,俱宜取法乎 此義也。

※辨可下病脈證篇-條文 2

凡可下者,用湯勝丸散,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註〕: 湯者盪也,丸者緩也。下藥貴速,故凡服下藥用湯,所以勝丸也。中 病即止,不必盡劑者,恐盡劑反傷其正氣也。 〔集註〕: 程應旄曰:用湯勝丸,貴活法也,中病即止,示節制也。

※辨可下病脈證篇-條文 3

下利,三部脈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大

承氣湯。

〔註〕: 下利心下硬者,諸瀉心湯證也。若寸、關、尺三部脈平實有力,雖下利 仍宜攻其硬也。 〔集註〕: 方有執曰:三部脈皆平,血氣和可知矣。心下硬實也,所以急下之也。 張錫駒曰:本經云:若自下利者,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為內實也, 宜下之。

(2)

※辨可下病脈證篇-條文 4

下利,脈遲而滑者,內實也。利未欲止,當下之,

宜大承氣湯。

〔註〕: 脈遲不能兼滑,惟浮取之遲,沈取之滑,則有之矣。今下利脈遲而滑 , 謂浮遲而沈滑也,浮遲則外和,沈滑則內實。欲止內實之下利,仍當下 之,使積去則利自止,宜大承氣湯。 〔集註〕: 程應旄曰:遲而滑,滑在下而遲在上,知為物阻之遲,非寒陰之遲, 故但下其所阻,則內實去而利自止矣。

※辨可下病脈證篇-條文 5

問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而

大,按之反濇,尺中亦微而濇,故知有宿食,當下之,

宜大承氣湯。

〔按〕: 尺中「微」字,當是「大」字,若是「微」字,斷無當下之理。 〔註〕: 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濇,謂按之且大、且濇、且有力也,關上尺中 亦然。大濇有力,為實而不利之診,故知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 湯。 〔集註〕: 程知曰:滑為有食,結滯經宿,則脈澀矣。尺以候內,沈以候裏,故 宿食之脈,按之反濇,尺中亦大而濇也。

(3)

※辨可下病脈證篇-條文 6

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當下之,宜大承氣

湯。

〔註〕: 初下利不欲食者,是傷食惡食,故不欲食也。若久下利不欲食者,是 傷脾,食後飽脹不欲食也。今初下利即不欲食,故知有宿食也,當下之 宜大承氣湯無疑也。 〔集註〕: 程應旄曰:傷食惡食,故不欲食,與不能食者自別。下利有此,更無 別樣虛證,知非三陰之下利,而為宿食之下利也,故當下之。

※辨可下病脈證篇-條文 7

下利差,至其年月日時復發者,以病不盡故也,當

下之,宜大承氣湯。

〔註〕: 下利差後,至其年月日時而復發其利者,此宿食積病攻之不盡故也。 若其人形氣不衰,飲食尚強,當攻其未盡,自不復發矣,宜大承氣湯。 〔集註〕: 方有執曰:其期也,謂周其一年之月日期也。 程應旄曰:下利差後,而餘邪之棲於腸胃迴折處者未盡,是為伏邪。 凡得其候而伏者,仍應其候而伸下,則搜而盡之矣。

Referanslar

Benzer Belgeler

傷寒,發熱頭痛,微汗出,發汗則不識人;薰之則 喘,不得小便,心腹滿;下之則短氣,小便難,頭痛

動氣在右,肺失治矣。下之則肺先虛,津液內竭,故咽燥鼻乾,頭眩

脈沈而遲,下利清穀,是裏有陰寒也。若其人面有少赤色,身有微熱 ,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有陰無陽也,雖用附子四逆輩,恐陽不 能急回,宜急灸厥陰以通其陽。若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手足不溫 ,

故身重難以轉側也。胃之竅出於口,熱邪上攻,故口不仁也。陽明主面 ,

燒鍼,即溫鍼也。燒鍼取汗,亦是汗法,但鍼處宜當避寒,若不謹慎 ,

太陽病桂枝證,宜以桂枝解肌,而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者,是誤下 ,

麻黃 六兩,去節 桂枝 二兩 甘草 二兩,炙 杏仁 四十枚,去皮,尖 生 薑 三兩,切 大棗 十二枚,擘 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