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nuç bulunamadı

脹病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脹病論"

Copied!
3
0
0

Yükleniyor.... (view fulltext now)

Tam metin

(1)

醫門法律

脹病論

原文 喻昌曰︰脹病與水病,非兩病也。水氣積而不行,必至 於極脹,脹病亦不外水裹氣結血凝,而以治水諸法施之。百 中無一愈者,失於師承無人,妄施妄投耳。今天下醫脈久斷, 醫學久荒,即欲效司馬子長,擔簦負笈,遍訪於江、淮、汶、 泗,而師資果安有乎?昌於斯世無地可以著錐,然而皇皇 斯人,不敢自外,請一比類,為後學商之。仲景謂水病,氣 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然則脹病,豈無血 分腹中堅大如盤者乎?多血少氣,豈無左脅堅大如盤者乎? 多氣少血,豈無右脅堅大如盤者乎?故不病之人,凡 有 瘕積塊痞塊,即是脹病之根,日積月累,腹大如箕,腹 大如瓮,是名單腹脹。不似水氣散於皮膚面目四肢也,仲景 所謂石水者正指此也。胸中空曠,氣食尚可從旁轆轉,腹中 大小腸膀胱,逼處瘀濁占據,水不下趨,而泛溢無不至矣。 《內經》明脹病之旨,而無其治。仲景微示其端,而未立法, 然而比類推之,其法不啻詳也。仲景於氣分心下堅大如盤者, 兩出其方,一方治陰氣結於心下,用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 子細辛湯;一方治陽氣結於心下,用枳朮湯。夫胸中陽位, 尚分陰氣陽氣,而異其治,況腹中至陰之處,而可不從陰 獨治之乎?陰氣包裹陰血,陰氣不散,陰血且不露,可驅 其血乎?舍雄入九軍單刀取勝之附子,更有何藥可散其陰 氣,破其堅壘乎?推之兩脅皆然,但分氣血陰結之微甚, 而水亦必從其類矣。此等此類之法,最上一乘,非中材所幾, 和盤托出,為引伸啟發之助。 【律七條】 1.凡治水腫病,不分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五証, 及 脾肺腎三藏所主,恣用驅水惡劣之藥,及禹功、舟車、導水 等定方者,殺人之事也。 2.凡治水腫病,有當發汗散邪者,不知兼實其衛,致水隨汗 越,浸淫皮腠,不複順趨水道,醫之罪也。

(2)

3.凡治水腫病,遇渴而下利之証,誤利其水,致津液隨竭, 中土坐困,甚者脈代氣促,濱於死亡,醫之罪也。 4.凡治水腫病,遇少腹素有積塊疝瘕,誤行發表攻裡,致其 人濁氣上沖胸胃,大嘔大逆,痛引陰筋,卒死無救者, 醫殺之也。 5.凡治水腫黃汗証,乃胃熱釀成癉水,誤用熱藥,轉增其熱, 貽患癰膿,醫之罪也。 6.凡治水腫病,不察寸口脈之浮沉遲數,弦緊微澀,以及趺 陽脈之浮數微遲緊伏,則無從辨証用藥,動罹凶禍,醫 之罪也。 7.凡治脹病,而用耗氣散氣,瀉肺瀉膀胱諸藥者,殺人之事 也。治病之藥,貴得其宜,病有氣結而不散者,當散其結; 甚有除下蕩滌,而其氣之結仍未遽散者,漸積使然也。今 脹病乃氣散而不收,更散其氣,豈欲直裂其腹乎?收之 不能遽收,亦漸積使然,緩緩圖成可也。若求快意一朝, 如草頭諸方,明明立見殺人,若輩全不悔禍,展轉以售 奸,吾不知其何等肺腸,千劫不能出地獄矣。

Referanslar

Benzer Belgeler

程應旄曰:寒因水停而作厥者,其證心下悸為驗,厥陰有此,多因

故身重難以轉側也。胃之竅出於口,熱邪上攻,故口不仁也。陽明主面 ,

形作傷寒者,言其病形作傷寒之狀也。但其脈不弦緊而數,數者熱也 。

劉宏壁曰:太陰無可下之法也,設在經則各經已無可下之理,在藏

化者,如論中腹滿、吐食、自利、不渴、手足自溫、時腹

太陽病,下之後微喘者,表未解也,當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湯,解太

今胸虛,邪陷於胸,故但為氣上衝,是表尚未罷,然無壅滿不得息

您服用的藥物中可能有類固醇,它可以幫助炎症消除,請不要隨便停藥;但因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