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科技報告
主題:心臟
B303097035 藥三 黃亭婷 如果說血液是生命之流,那麼心臟就是生命之源。心臟是人體內唯一會自主收 縮的內臟,在我們的活著的每分每秒中,心臟不間斷的跳動。對於心臟驚人的工 作量可與以下數據相應證:如果以一個人活70 年為例,心臟約跳動了 25 億次。 此外,心臟每分鐘約輸送5 公升的血量,每年約輸送 262 萬公升的血量!由此 可見如果心臟出了問題,對於人體影響實不容小覷。 心臟病往往能在瞬間奪去寶貴生命,是僅次於癌症的第二號殺手。因此心臟 疾病的治療不斷精進,發展出對病人傷害最小、助益最大的技術。影片中介紹擁 有世界頂尖的外科專家及技術設備的德國心臟中心,先進的技術與設備實令我 大開眼界。最令我感興趣的是用不繡鋼做成的人工心臟,雖然目前人工心臟不能 長期和完全替代心臟的功能,只能暫時和部分地完成心臟的功能,但它能被用 作爭取等待心臟移植供體的緩兵之計,或被用來為生病的心臟創造康復的時間 與機會。由於現在人死後捐贈器官尚未成為社會風氣,加上心臟移植手術對於供 體與接受者有嚴格要求,就算好不容易找到可用的心臟卻還有排序上的問題, 因此許多病人往往未等到合適的供體就已死亡。目前配備人工心臟的病人最長已 存活四年以上,肯定了人工心臟的功能性與安全性。像是在2008 年台灣也成功 實施首例兒童裝置人工心臟手術,也是全亞洲年紀最小裝置人工心臟的紀錄。 之所以對人工心臟有共鳴,是因為喜愛醫療相關的影集,曾看過相關劇情, 兩位病人同時符合捐贈者的心臟,但其中一位病人比另一位病人早了幾秒登記 器官捐贈順位,但由於醫生的私心把順位二的病人的人工心臟起搏器剪斷,以 製造出危機狀況成為換心的第一順位。雖然這是違背醫德的行為,但也道出心臟 移植求多餘供的狀況。人工心臟仍不斷以負擔小、功能長久方向改進,也許在不 久的將來可以取代真實的心臟。體外培養心臟細胞及製出可自主收縮的替代物也都是十分被看好的發展。 影片中也探討了心臟與情感的關連性,心情、心動、痛心、開心、心思、心酸、 心愛、心疼...等,這些表達情感的詞為什麼都與〝心〞形影不離呢?按照科學、醫 學上解釋,人的記憶、意志、情感、理智都是大腦的產物,與五臟六腑無關。但仍 有許多無法解釋的情況發生,像是悲痛至極時會感受到心糾結成一團的痛楚, 遇到喜歡的人時心有如小鹿亂撞,更是有許多接受移植器官後的病人性情大變 或是擁有捐贈者的情感或片段記憶。據統計,每10 例接受換心手術的病人中, 就有1 人會出現性格改變現象。更有學者指出他們發現一種能夠具有長期記憶和 短期記憶的神經細胞的確在心臟中工作,並且組成了一個微小但卻復雜的神經 系統。如此種種實例告訴我們〝心〞可沒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醫學寶典《皇帝內經》明確指出: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腎藏志。表 示精神意識活動都依靠五臟的功能調節,但主導於心。且已有科學家指出:人們 的記憶、意識和性格不只是以密碼的方式封存於大腦,而是遍佈於整個身體,由 每個細胞共同協調所創造。因此才會出現移植器官接受者繼承了捐贈者的性格或 記憶。也許我們可利用這個觀點運用在自我訓練學習上,透過增加大腦與各器官 的連結與合作,發揮人體潛力!也許未來科學家會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挑戰與結論。 心臟是我們人類的忠僕,同時是人體內最堅固也是最脆弱的器官。與其等到它 損壞時悔不當初,不如現在就保養我們唯一的心臟,如此一來,無論是生命之 源抑或是思想意識,心都能完美地扮演好它的角色。